尺桡骨是前臂的两根长骨,尺骨位于小指侧,桡骨位于拇指侧,两者共同构成前臂的骨性支架。
1、尺骨位置尺骨上端与肱骨滑车构成肘关节,下端参与腕关节组成。尺骨茎突在手腕小指侧可触及,是重要的体表标志。尺骨体呈三棱柱形,后方皮下可触及全长,骨折时易出现明显畸形。
2、桡骨位置桡骨上端与肱骨小头形成关节,下端膨大参与腕关节。桡骨茎突在手腕拇指侧突出,桡骨体呈三棱形,中段有旋前圆肌附着。桡骨远端骨折是老年人常见损伤。
3、骨间连接尺桡骨通过上桡尺关节、下桡尺关节和骨间膜连接。骨间膜为纤维膜性结构,维持前臂旋转功能。前臂旋转时桡骨围绕尺骨旋转,旋后位时两骨平行,旋前位时桡骨交叉至尺骨前方。
4、功能特点尺骨主要维持肘关节稳定性,桡骨主导腕部活动。尺骨骨折易影响肘关节功能,桡骨骨折多影响手腕活动。前臂双骨折可能导致旋转功能障碍,需解剖复位。
5、临床意义尺桡骨骨折占全身骨折较高比例,常见于跌倒时手部撑地。盖氏骨折指桡骨中下段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孟氏骨折为尺骨近端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均需手术复位。
前臂外伤后出现肿胀畸形需及时就医,避免自行复位造成神经血管损伤。康复期应遵医嘱进行握拳、腕屈伸等锻炼,逐步恢复前臂旋转功能。日常注意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中老年人防跌倒可显著降低骨折风险。尺桡骨部位体表标志明显,可通过触摸骨性突起帮助定位,但剧烈疼痛时禁止自行按压。
桡骨远端骨折可通过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功能锻炼、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康复。桡骨远端骨折通常由跌倒时手掌撑地、直接暴力撞击、骨质疏松、运动损伤、交通事故等原因引起。
1、手法复位适用于无明显移位的稳定性骨折。医生通过牵拉和按压使骨折端恢复解剖位置,复位后需配合影像学检查确认对位情况。该方式创伤小但可能存在复位后再次移位风险,需定期复查。
2、石膏固定复位后采用前臂石膏托或管型石膏固定4-6周,保持腕关节中立位或轻度掌屈位。固定期间需观察手指血运和活动度,防止石膏压迫导致血液循环障碍。拆除石膏后可能出现关节僵硬需配合康复训练。
3、功能锻炼早期进行手指屈伸和肩肘关节活动,拆除固定后逐步增加腕关节主动活动。采用握力球训练增强前臂肌力,通过旋前旋后动作改善旋转功能。训练应循序渐进避免暴力牵拉,疼痛加重时需暂停并就医评估。
4、物理治疗超声波治疗可促进骨折愈合,红外线照射有助于缓解软组织肿胀。后期采用蜡疗或水疗改善关节活动度,电刺激治疗可预防肌肉萎缩。物理治疗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急性期禁止热疗。
5、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粉碎性骨折或合并血管神经损伤者,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常用钢板螺钉或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后早期开始被动活动。手术可能存在感染、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需严格遵循术后康复计划。
康复期间应保证每日摄入800毫克钙质和400国际单位维生素D,多食用乳制品、深绿色蔬菜等富含钙的食物。避免吸烟饮酒以免影响骨愈合,睡眠时抬高患肢减轻肿胀。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愈合进度,若出现持续疼痛或活动障碍需及时复诊。恢复后期可进行游泳、太极拳等低冲击运动,逐步恢复日常活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