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面部创伤可能与外力撞击、运动损伤、交通事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出血等症状。
颌面部创伤多由直接暴力导致,如跌倒时面部着地、拳击伤或车祸撞击。运动过程中未佩戴防护装备也可能造成颧骨、下颌骨等部位骨折。开放性创伤常伴随皮肤裂伤和活动性出血,严重时可出现牙齿松动或脱落。闭合性损伤初期可能仅表现为淤青,但深层组织如鼻骨、眼眶壁可能已发生骨折。部分患者会因神经受损出现面部麻木或表情肌功能障碍。
轻度挫伤可通过冷敷缓解肿胀,48小时后改为热敷促进血肿吸收。存在伤口时需用无菌纱布压迫止血并及时清创缝合。疑似骨折需拍摄X光或CT明确损伤范围,移位性骨折需手术复位固定。术后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分散片预防感染,布洛芬缓释胶囊减轻疼痛,云南白药气雾剂辅助消肿。
恢复期避免咀嚼硬物,选择流质饮食减少颌关节负担,定期复查评估愈合情况。
牙颌骨疼可能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牙周炎、颌骨囊肿等因素有关。
颞下颌关节紊乱多由关节盘移位或关节周围肌肉劳损引起,表现为张口时关节弹响、咀嚼困难。牙周炎因牙菌斑堆积导致牙槽骨吸收,常伴随牙龈红肿、牙齿松动。颌骨囊肿生长缓慢,初期症状不明显,随着囊肿增大可能出现局部肿胀、牙齿移位。急性疼痛时可尝试热敷缓解,避免咀嚼硬物。
日常需保持口腔卫生,使用软毛牙刷清洁牙齿,避免单侧咀嚼习惯。若疼痛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到口腔科就诊,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