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可能引起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多器官损伤,需定期监测血糖并配合医生治疗。
1、视网膜病变高血糖会损伤视网膜微血管,早期表现为视物模糊或飞蚊症,晚期可能导致失明。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年接受眼底检查,控制血压和血脂可延缓病情进展。若出现视力骤降需立即就医,医生可能推荐激光治疗或玻璃体切除术。
2、糖尿病肾病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是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特征,初期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后期可能发展为肾衰竭。定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和肾功能指标至关重要。临床常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保护肾功能,严重者需透析或肾移植。
3、周围神经病变四肢远端对称性麻木刺痛是典型症状,可能伴随温度觉减退和肌肉萎缩。血糖波动会加速神经髓鞘损伤,需保持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甲钴胺等神经营养药物可缓解症状,疼痛剧烈时医生可能开具普瑞巴林。
4、糖尿病足足部溃疡和感染风险显著增加,与血管病变和神经损伤双重机制有关。每日检查足部皮肤,避免赤脚行走,选择宽松透气的鞋袜。出现伤口不愈需及时清创,严重坏疽可能需截肢手术。
5、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加速,表现为冠心病、心肌梗死或脑卒中。合并高血压和高脂血症会进一步增加风险。除控制血糖外,需定期监测心电图和颈动脉超声,医生可能建议服用阿司匹林预防血栓。
糖尿病患者应建立规律作息,每日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饮食需控制总热量摄入,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分餐制有助于稳定血糖。戒烟限酒,保持足部清洁干燥,每三个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出现异常症状时不可自行用药,须及时到内分泌科就诊调整治疗方案。家属应学习低血糖急救措施,共同参与疾病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