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炎可通过减轻体重、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关节腔注射、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骨关节炎通常由关节退变、肥胖、创伤、遗传因素、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
1、减轻体重超重会增加关节负担,加速软骨磨损。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度运动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可有效减轻膝关节、髋关节等负重关节的压力。建议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对关节冲击小的运动方式,避免爬楼梯、登山等加重关节负荷的活动。
2、物理治疗热敷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关节僵硬和疼痛。超声波治疗能促进炎症吸收,改善关节活动度。水疗通过水的浮力减轻关节负重,同时利用水流按摩作用缓解肌肉痉挛。矫形支具可纠正关节力线,减少异常磨损。
3、药物治疗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轻中度疼痛,胃肠道不良反应较小。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可缓解疼痛和炎症,但需注意心血管和胃肠道风险。硫酸氨基葡萄糖可能有助于软骨修复,需长期服用。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可改善润滑功能,注射糖皮质激素能快速消炎镇痛。
4、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钠注射可补充关节滑液,改善润滑和缓冲作用,适合早中期患者。糖皮质激素注射能快速控制急性炎症,但每年不宜超过3-4次。富血小板血浆注射含多种生长因子,可能促进组织修复。干细胞疗法尚处于临床研究阶段。
5、手术治疗关节镜清理术适用于伴有游离体或半月板损伤的患者。截骨矫形术通过改变力线分布延缓关节置换时间。单髁置换术仅替换受损部分关节面。全关节置换术是终末期患者的有效解决方案,可显著改善生活质量。
骨关节炎患者日常应注意关节保暖,避免受凉。饮食可适当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类,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进行关节周围肌肉锻炼时,要控制运动强度,以不引起疼痛为度。使用手杖、助行器等辅助器具可减轻关节负担。定期复查评估病情进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表现主要有疼痛、关节僵硬、关节肿胀、活动受限和关节畸形。膝骨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
1、疼痛膝骨关节炎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关节疼痛,初期表现为活动后疼痛,休息后可缓解。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可逐渐加重,出现持续性疼痛甚至夜间痛。疼痛多位于膝关节内侧或髌骨周围,上下楼梯、下蹲时疼痛明显。疼痛程度与关节软骨磨损程度、滑膜炎症反应以及骨内压增高等因素有关。
2、关节僵硬患者常主诉晨起或久坐后关节僵硬,活动后可缓解,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30分钟。僵硬感与关节滑液黏稠度增加、关节周围软组织挛缩有关。随着病情发展,僵硬时间可能延长,严重时会影响日常活动。
3、关节肿胀膝关节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早期多因滑膜炎症导致关节积液,触诊有波动感。晚期则因骨赘形成导致关节外形改变。急性期肿胀可伴有局部皮温升高和压痛,慢性期则以骨性膨大为特征。
4、活动受限患者膝关节活动范围逐渐减小,表现为屈伸困难,严重时可能出现关节交锁现象。活动受限与关节软骨磨损、骨赘形成、关节囊挛缩以及肌肉萎缩等因素相关。长期活动受限可导致股四头肌萎缩,进一步加重功能障碍。
5、关节畸形疾病晚期可出现明显的膝关节内翻或外翻畸形,以内翻畸形更为常见。畸形由关节软骨不对称磨损、韧带松弛以及骨赘增生共同导致。畸形会改变下肢力线,加速关节退变进程,形成恶性循环。
膝骨关节炎患者应注意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荷。适当进行低冲击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等有助于维持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饮食上可增加富含钙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氨基葡萄糖等关节营养剂。寒冷季节注意膝关节保暖,避免长时间保持蹲跪姿势。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就医,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规范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