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两虚可以适量吃红枣、桂圆、阿胶、枸杞、猪肝等食物,也可以遵医嘱吃八珍颗粒、人参养荣丸、归脾丸、十全大补丸、复方阿胶浆等药物。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辨证用药,配合饮食调理改善症状。
一、食物1、红枣红枣含有丰富的铁元素和维生素,有助于促进血红蛋白合成,改善面色苍白、乏力等气血不足症状。可直接食用或与粳米煮粥,每日建议不超过10颗,糖尿病患者需控制摄入量。
2、桂圆桂圆肉具有补益心脾的功效,对心悸失眠、健忘等心脾两虚型气血不足有效。可搭配红枣、枸杞泡茶饮用,体质燥热者不宜过量食用。
3、阿胶阿胶由驴皮熬制而成,富含胶原蛋白和氨基酸,适合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者。传统用法是与黄酒烊化后服用,脾胃虚弱者需配伍健脾药物同用。
4、枸杞枸杞能滋补肝肾,改善因肝肾不足导致的腰膝酸软、目眩等症状。可直接嚼食或泡水,每日用量建议15-20克,外感发热时暂停食用。
5、猪肝猪肝含血红素铁和维生素B12,对缺铁性贫血引起的气血两虚效果显著。建议每周食用1-2次,烹饪时需彻底煮熟,高胆固醇人群应适量。
二、药物1、八珍颗粒由四君子汤合四物汤组成,适用于气血两虚引起的面色萎黄、食欲不振。成分含人参、白术、当归等,感冒发热期间禁用。
2、人参养荣丸具有温补气血功效,主治心脾不足引起的气短乏力、月经量少。含人参、黄芪、熟地黄等,阴虚火旺者慎用。
3、归脾丸用于心脾两虚型气血不足,改善失眠多梦、食欲减退。主要成分有党参、龙眼肉、酸枣仁等,服药期间忌食生冷。
4、十全大补丸由十全大补汤制成,对术后体虚、久病气血亏虚者有效。含肉桂、川芎等温性药材,实热证患者不宜服用。
5、复方阿胶浆以阿胶为主药配伍红参等,适合放化疗后血象低下者。口服液剂型吸收较快,服用期间避免饮茶。
气血两虚者日常应注意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上可多选择深色蔬菜、瘦肉、黑芝麻等食材,配合八段锦、太极拳等温和运动促进气血运行。长期症状未改善或出现头晕目眩加重、持续心悸时,需及时到中医内科就诊,排除器质性疾病。服药期间应定期复诊调整方剂,避免自行长期服用补益类药物。
气血两虚在女性中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头晕、月经不调等症状。气血两虚可能与过度劳累、营养不良、慢性失血、脾胃虚弱、久病体虚等因素有关。
1、过度劳累长期体力或脑力透支会耗伤气血,常见于工作压力大、熬夜频繁的女性。这类人群需调整作息,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午间可适当闭目养神。推荐练习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避免剧烈消耗性锻炼。饮食上可增加红枣、龙眼肉等补益食材。
2、营养不良节食减肥或偏食会导致气血生化不足,典型表现为指甲脆裂、头发干枯。需保证每日摄入瘦肉、动物肝脏等含铁食物,搭配菠菜、黑木耳等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促进铁吸收。避免空腹饮用浓茶咖啡影响铁质吸收。
3、慢性失血月经过多、痔疮出血等长期慢性失血易引发血虚,常见经期延长、经血色淡。建议及时治疗原发病,经期避免生冷饮食,可适量食用阿胶、当归等药膳。若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需就医排查子宫肌瘤等器质性疾病。
4、脾胃虚弱消化吸收功能障碍会使水谷精微无法化生气血,多伴随食欲不振、大便溏稀。日常可食用山药、茯苓等健脾食材,忌食油腻辛辣。中成药如人参健脾丸、补中益气丸需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5、久病体虚重大手术、产后或慢性疾病会导致气血双亏,常见畏寒肢冷、心悸气短。此类患者需循序渐进进行康复训练,可配合黄芪、党参等补气药材。出现活动后胸闷、晕厥等症状时应及时心内科就诊。
气血两虚女性日常可常备枸杞、桑葚等药食同源食材,每周食用2-3次猪肝或鸭血。冬季注意四肢保暖,避免冷水洗浴。建议练习腹式呼吸改善脏腑供氧,保持情绪舒畅有助于气血调达。若调理三个月未见改善,需到中医科进行体质辨证,排除甲状腺功能减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