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钾血症的病因主要有钾摄入过多、钾排泄减少、细胞内钾转移、肾功能异常、药物因素等。高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超过正常范围,可能引发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
1、钾摄入过多短时间内摄入过多含钾丰富的食物或药物可能导致高钾血症。含钾丰富的食物包括香蕉、橙子、土豆、菠菜等。某些补钾药物如氯化钾缓释片、枸橼酸钾颗粒、门冬氨酸钾镁片若过量使用也可能导致血钾升高。肾功能正常的个体通常能通过尿液排出多余钾离子,但肾功能受损时更易出现钾蓄积。
2、钾排泄减少肾脏是排钾的主要器官,肾功能不全时钾排泄能力下降。急性肾损伤、慢性肾脏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疾病会影响醛固酮分泌,醛固酮减少会抑制肾脏排钾。某些利尿剂如螺内酯通过拮抗醛固酮作用减少钾排泄,使用这类药物需监测血钾水平。
3、细胞内钾转移酸中毒、组织损伤、溶血等情况会导致细胞内钾离子向细胞外转移。代谢性酸中毒时氢离子进入细胞交换出钾离子,烧伤、横纹肌溶解等组织损伤会释放大量细胞内钾。胰岛素缺乏或β受体阻滞剂使用可能抑制钾向细胞内转移,这些因素都可能引起假性高钾血症。
4、肾功能异常慢性肾脏病晚期患者肾小球滤过率显著下降,尿钾排泄减少。肾小管酸中毒、尿路梗阻等疾病也会影响钾排泄。终末期肾病患者需严格控制饮食钾摄入,必要时进行透析治疗以维持血钾在安全范围。
5、药物因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片、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缬沙坦胶囊可能减少醛固酮分泌,导致钾排泄减少。非甾体抗炎药可能通过影响肾血流减少钾排泄。保钾利尿剂如氨苯蝶啶片直接抑制肾脏排钾,使用这些药物需定期监测电解质。
高钾血症患者应限制高钾食物摄入,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肌肉损伤释放钾离子。肾功能异常者需遵医嘱调整药物,定期监测血钾水平。出现肌肉无力、心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严重高钾血症需紧急处理以防心脏毒性。日常注意保持水分摄入,维持尿量有助于钾排泄。
氯化钙可以治疗高钾血症,主要是通过拮抗高钾对心肌的毒性作用,稳定心肌细胞膜电位。高钾血症可能由肾功能不全、代谢性酸中毒、药物副作用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肌无力、心律失常等症状。
氯化钙中的钙离子能够竞争性抑制钾离子对心肌细胞膜的影响。当血钾浓度升高时,心肌细胞静息电位负值减小,导致细胞兴奋性异常。钙离子可提高阈电位水平,恢复心肌细胞正常的电生理特性。静脉注射氯化钙后,钙离子能快速起效,但作用持续时间较短,通常需要配合其他降钾措施。
使用氯化钙时需注意静脉给药速度,避免引起低血压或心律失常。对于存在洋地黄中毒风险的患者应谨慎使用,钙剂可能加重洋地黄的心脏毒性。治疗过程中需持续监测心电图变化,观察T波高尖等异常表现。氯化钙不能降低血钾浓度,需联合葡萄糖胰岛素、阳离子交换树脂等方法促进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或排出体外。
高钾血症患者应限制高钾食物摄入,如香蕉、土豆、橙子等。肾功能不全者需控制蛋白质摄入量,避免代谢产物蓄积。出现不明原因肌无力或心悸时建议及时就医,完善电解质检查。长期服用影响钾代谢药物的患者需要定期复查血钾水平,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