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接受透析治疗后生存期通常为5-30年,具体时间与基础疾病控制、透析充分性、并发症管理等因素相关。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进入透析阶段后,生存时间差异较大。规律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可替代部分肾脏功能,有效清除体内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早期开始透析且依从性良好的患者,若同时控制好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生存期可能达到20-30年。这类患者需严格监测血钾、血磷等指标,定期评估透析充分性,及时处理贫血、肾性骨病等并发症。部分患者因心血管并发症或感染等因素,生存期可能缩短至5-10年。年龄较轻、营养状况良好、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
透析患者需严格限制水分和高钾食物摄入,每日食盐不超过3克,避免杨桃、香蕉等高钾水果。建议每周进行3-5次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定期复查血红蛋白、甲状旁腺激素等指标,按医嘱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碳酸镧咀嚼片等药物。出现胸闷、水肿加重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调整透析方案。
透析治疗不能治愈尿毒症,但能替代肾脏部分功能以维持生命。尿毒症是慢性肾衰竭的终末期表现,需通过透析或肾移植进行长期管理。
透析通过人工方式清除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分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两种形式。血液透析需每周到医院进行3-4次治疗,每次持续3-5小时,利用透析机过滤血液。腹膜透析则通过腹腔内置管和透析液每日居家操作,更灵活但感染风险略高。两种方式均能缓解水肿、电解质紊乱等症状,延缓并发症进展,但无法恢复肾脏原有功能。
尿毒症患者需终身依赖透析或接受肾移植。肾移植是目前唯一可能实现功能性治愈的方法,但供体匹配困难且需长期服用抗排异药物。透析期间需严格限制水分、钾、磷的摄入,定期监测血压和血红蛋白。合并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者需同步控制原发病,避免高磷血症导致血管钙化。
建议患者遵医嘱规律透析,配合低蛋白饮食,适当补充复方α-酮酸片改善营养状态。出现皮肤瘙痒、骨痛等并发症时,可选用碳酸镧咀嚼片降血磷,或注射重组人促红素纠正贫血。日常注意预防感染,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心脏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