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间质性病不一定是绝症,具体预后与疾病类型、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反应有关。肺间质性病主要包括特发性肺纤维化、过敏性肺炎、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等类型。
特发性肺纤维化是肺间质性病中预后较差的一种,疾病进展可能导致肺功能不可逆损伤。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可延缓病情发展,部分患者通过抗纤维化药物如吡非尼酮、尼达尼布等可稳定病情。合并低氧血症时需长期氧疗,终末期患者可能需考虑肺移植。
过敏性肺炎等类型肺间质性病预后相对较好,脱离过敏原后部分患者可完全康复。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通过免疫抑制剂治疗多能控制病情,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或霉酚酸酯等方案可显著改善生存率。近年靶向治疗药物如托珠单抗对特定类型患者显示出良好效果。
肺间质性病患者应严格戒烟,避免接触粉尘等刺激物,定期进行肺功能监测。营养支持对改善预后很重要,建议高蛋白饮食配合呼吸康复训练。接种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可预防呼吸道感染诱发的急性加重。心理疏导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患者需在呼吸科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随访方案。
肺间质性疾病是一组以肺间质炎症和纤维化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肺间质性疾病主要累及肺泡壁、血管周围及支气管周围的结缔组织,导致气体交换障碍。常见类型包括特发性肺纤维化、过敏性肺炎、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等。这类疾病可能与长期吸入粉尘、药物副作用、自身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典型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干咳和运动耐力下降。早期可能仅表现为活动后气短,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静息状态下的呼吸困难,部分患者伴随杵状指和发绀。
诊断通常需要结合高分辨率CT、肺功能检查和必要时肺活检。日常应避免接触粉尘和烟雾,保持适度运动以维持肺功能,出现症状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