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一般不建议饭后打,通常需要在餐前注射以控制餐后血糖升高。若错过餐前注射,部分速效胰岛素可在餐后立即补打,但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
餐前注射胰岛素是常规治疗方案,尤其是速效或短效胰岛素需在进食前15-30分钟注射,使药物起效时间与食物消化吸收同步。这样能有效抑制餐后血糖急剧上升,避免高血糖对血管和神经的损害。临床常用的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赖脯胰岛素注射液等速效剂型,均要求餐前给药以确保降糖效果。若因特殊情况延误注射,部分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于餐后15分钟内补打,但需注意监测血糖波动,必要时减少当餐碳水化合物摄入量。
对于基础胰岛素如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地特胰岛素注射液等长效剂型,其作用时间覆盖全天,通常固定时间皮下注射即可,与进餐时间无直接关联。但若患者同时使用预混胰岛素如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则必须严格按医嘱在餐前给药,否则可能导致血糖控制紊乱。特殊情况下如胃轻瘫患者,医生可能建议餐后根据实际进食量调整胰岛素剂量,但这属于个体化治疗方案,不可自行尝试。
使用胰岛素期间需定期监测指尖血糖,记录空腹及餐后2小时数值。注射部位应轮换选择腹部、上臂或大腿,避免同一部位反复注射导致脂肪增生。若出现心慌、出汗等低血糖症状,立即进食含糖食物并就医调整方案。所有胰岛素剂量和用药时间的变更均须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不可擅自更改注射时间或遗漏用药。
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后能否停用需根据病情决定,部分患者可逐渐减量或停用,部分患者需长期使用。胰岛素治疗通常用于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胰岛功能严重受损或急性并发症等情况。
胰岛功能部分恢复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停用胰岛素。这类患者通过胰岛素治疗改善高糖毒性后,自身胰岛功能可能部分恢复。在医生指导下,可逐步减少胰岛素用量,配合口服降糖药和生活方式干预维持血糖稳定。需定期监测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避免擅自停药导致血糖反弹。
胰岛功能衰竭的患者通常需要长期使用胰岛素。1型糖尿病患者因自身无法分泌胰岛素,须终身替代治疗。晚期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严重衰退时,也需持续外源性胰岛素补充。妊娠期糖尿病、围手术期或合并严重感染等特殊情况,可能仅需短期胰岛素治疗。
调整胰岛素方案必须严格遵医嘱。突然停用胰岛素可能导致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患者应定期复查胰岛功能,根据血糖监测结果、饮食运动情况、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等综合评估,由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日常生活中需保持规律作息,监测血糖变化,出现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