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皮肤过敏可通过避免接触过敏原、外用药物护理、口服抗组胺药物等方式缓解。
春季皮肤过敏多与花粉、尘螨、紫外线等环境因素刺激有关,也可能因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导致。典型表现为面部或四肢出现红斑、丘疹伴瘙痒,严重时可能出现肿胀或渗出。轻度过敏可用生理盐水湿敷缓解红肿,配合使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弱效激素药膏;中度症状建议口服氯雷他定片或盐酸西替利嗪片等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同时涂抹尿素维E乳膏修复皮肤屏障。若出现眼睑水肿、呼吸困难等全身反应需立即就医。日常需记录过敏日记,穿纯棉衣物减少摩擦,外出时佩戴防护口罩和太阳镜。
过敏期间避免食用海鲜、芒果等易致敏食物,用温水清洁后及时涂抹保湿霜,室内保持通风并使用空气净化器。
夏季皮肤过敏可通过避免接触过敏原、加强皮肤保湿、合理防晒等方式预防。
夏季皮肤过敏多与高温潮湿环境下微生物滋生、紫外线照射增强、汗液刺激等因素有关。避免接触花粉、尘螨等常见过敏原,外出时佩戴口罩和防护眼镜。选择温和无刺激的保湿产品,如含神经酰胺的乳液,每日涂抹2-3次维持皮肤屏障功能。物理防晒霜比化学防晒霜更适合敏感肌肤,建议选用SPF30以上且含氧化锌成分的防晒产品,每2小时补涂一次。衣物选择纯棉透气材质,出汗后及时清洁皮肤。空调滤网需定期清洗,室内湿度保持在50%-60%。
过敏发作期间可用冷藏生理盐水湿敷缓解瘙痒,避免抓挠导致继发感染。易过敏人群应减少食用海鲜、芒果等易致敏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