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多发息肉是否需要切除需根据息肉性质决定,体积较小且病理检查为良性的息肉可暂不切除,但需定期复查肠镜;体积较大、病理提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伴有便血等症状时建议切除。大肠息肉可能与遗传因素、长期高脂饮食、慢性炎症刺激等因素有关。
大肠息肉直径小于5毫米且病理检查为腺瘤性息肉时,通常建议每1-2年复查肠镜观察变化。这类息肉癌变概率较低,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延缓生长。若复查发现息肉增大或数量增多,则需考虑内镜下切除。
直径超过10毫米的息肉或病理检查提示绒毛状腺瘤、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时,癌变风险显著增加。此类息肉常伴随大便潜血阳性、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黏膜下剥离术可有效清除病灶。未及时处理可能导致肠梗阻或癌变,术后仍需每半年复查肠镜。
日常需减少红肉及加工肉制品摄入,每日保证500克蔬菜水果补充抗氧化物质。适度运动可促进胃肠蠕动,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3-5年进行肠镜筛查。若出现持续腹痛、血便或消瘦等症状,应立即就医评估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小儿感冒不吃药通常是可以的,多数情况下可通过非药物疗法缓解症状。
小儿感冒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具有自限性。保证充足休息有助于恢复体力,减少活动量可避免症状加重。适当增加饮水量能稀释呼吸道分泌物,温热的蜂蜜水或梨水可缓解咽部不适。使用生理盐水滴鼻或喷雾能清洁鼻腔,减轻鼻塞症状。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可减少呼吸道刺激,空气流通有助于降低病毒浓度。对于发热症状,可采用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方法,避免使用酒精擦拭。饮食上选择易消化的粥类、蔬菜泥等食物,避免生冷油腻。密切观察精神状态、进食情况和体温变化,出现持续高热、呼吸急促或精神萎靡需及时就医。
日常注意根据气温增减衣物,避免接触感冒患者,养成勤洗手的卫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