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针刀治疗腱鞘炎通常能取得较好效果,尤其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腱鞘炎患者。腱鞘炎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局部制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小针刀治疗、手术治疗等。
1、局部制动减少患指活动可缓解腱鞘与肌腱的摩擦,急性期使用支具固定患指2-3周能减轻炎症反应。哺乳期女性因激素变化易发腱鞘炎,需调整抱婴姿势避免拇指过度用力。
2、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可缓解疼痛,严重者可局部注射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有助于修复肌腱退行性变,但糖尿病患者需谨慎使用糖皮质激素注射。
3、物理治疗超声波治疗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冲击波治疗可松解黏连组织。每日热敷患处15分钟配合按摩能缓解晨僵症状,但急性红肿期应改为冰敷。
4、小针刀治疗通过微创松解腱鞘狭窄部位,创伤小于开放手术且恢复快。治疗时需严格消毒避免感染,术后24小时内保持针孔干燥。对伴有糖尿病的患者需加强术后血糖监测。
5、手术治疗适用于反复发作的顽固性病例,腱鞘切开术能彻底解除卡压。术后需早期进行手指屈伸功能锻炼,但伤口愈合前应避免沾水。
腱鞘炎患者日常应避免重复性抓握动作,使用工具时佩戴压力手套可减少摩擦。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B族和优质蛋白,三文鱼等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有助于减轻炎症。康复期可进行手指伸展操训练,每小时做5次全范围屈伸运动。若出现持续夜间痛或手指交锁现象,应及时复查排除其他关节病变。
腱鞘炎可通过休息制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封闭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腱鞘炎通常由过度劳损、外伤感染、风湿疾病、解剖变异、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
1、休息制动急性期应停止引发疼痛的活动,使用支具固定患指或腕关节。拇指腱鞘炎可采用铝制夹板保持拇指伸直位,腕部腱鞘炎建议佩戴护腕。每日固定时间不少于12小时,持续2-4周可减轻鞘膜水肿。避免提重物、拧毛巾等重复性动作,烹饪时可改用电动工具减少手部负荷。
2、药物治疗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凝胶、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疼痛剧烈时可短期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片,合并细菌感染者需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外用药可选择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每日贴敷不超过8小时。口服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不适,胃溃疡患者应慎用。
3、物理治疗超声波治疗采用1MHz频率,0.8-1.2W/cm²强度局部照射10分钟。冲击波治疗每周1次,3-5次为疗程,能促进腱鞘微循环修复。居家可用40℃温水浸泡患处15分钟,每日2次。夜间佩戴加热护腕有助于缓解晨僵,温度控制在45℃以下避免烫伤。
4、封闭治疗对于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医生可能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与利多卡因混合液。注射后24小时内避免沾水,每月不超过1次,全年不超过3次。糖尿病患者需监测注射后血糖变化,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皮肤色素减退等副作用。
5、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无效的顽固性病例需行腱鞘切开术,采用局部麻醉下小切口松解狭窄腱鞘。术后24小时开始被动活动训练,2周后逐步恢复抓握功能。先天性腱鞘狭窄患儿建议在3岁前完成手术,避免影响手指发育。术后复发概率较低,但需注意预防切口感染。
日常应保持每日手部伸展运动,工作间歇做握拳-张开交替练习。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键盘和鼠标,电脑族可调整座椅高度使前臂与桌面平行。烹饪时佩戴防滑手套减少抓握力,家庭主妇建议交替使用双手完成家务。控制血糖和尿酸水平,风湿病患者需定期复查炎性指标。若出现手指卡压弹响或夜间持续性疼痛,应及时至手外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