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缺钙可通过调整饮食、服用钙剂、增加维生素D摄入、适度运动、定期监测骨密度等方式补钙。缺钙可能与年龄增长、消化吸收功能下降、维生素D缺乏、长期卧床、慢性肾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骨质疏松、肌肉痉挛、关节疼痛等症状。
1、调整饮食老年人可适量增加高钙食物摄入,如牛奶、酸奶、奶酪等乳制品,豆腐、豆浆等豆制品,以及西蓝花、芥菜等深绿色蔬菜。虾皮、芝麻酱等食物也含有较多钙质,但需注意控制钠和脂肪摄入量。建议每日饮用300-500毫升牛奶或等量乳制品,分次食用更有利于钙的吸收。
2、服用钙剂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钙补充剂,如碳酸钙D3片、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乳酸钙颗粒等。碳酸钙含钙量较高但需随餐服用,枸橼酸钙对胃刺激较小适合胃酸缺乏者。补钙需长期坚持,建议分次小剂量补充,单次补钙量不超过500毫克以提高吸收率。避免与铁剂、甲状腺激素等药物同服。
3、增加维生素D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钙吸收,老年人可通过适当晒太阳、食用蛋黄、深海鱼等食物获取。医生可能建议联合使用维生素D制剂如骨化三醇胶丸、阿法骨化醇软胶囊等。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宜维持在30-50ng/ml,冬季或日照不足地区可适当增加补充剂量。
4、适度运动负重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能刺激成骨细胞活性,建议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的中低强度运动。水中运动对关节负担较小,适合合并骨关节炎的老年人。运动时需注意防跌倒,可进行平衡训练如单腿站立、踮脚走等改善平衡能力。
5、定期监测建议每年进行骨密度检查,监测补钙效果。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同时需定期检测血钙、尿钙水平,避免补钙过量导致肾结石等问题。合并甲状腺或甲状旁腺疾病者更需密切监测相关指标。
老年人补钙需注意循序渐进,避免短期内大剂量补钙。日常可穿着防滑鞋,居家移除地毯等绊脚物预防跌倒骨折。吸烟、过量饮酒、浓茶和咖啡都会影响钙吸收应尽量避免。若出现严重骨痛、身高变矮或驼背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可能需要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如阿仑膦酸钠片、唑来膦酸注射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