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高的时候能达到180/120毫米汞柱以上,属于高血压急症。高血压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血压水平越高,对身体的危害越大。
轻度高血压的收缩压通常在140-159毫米汞柱,舒张压在90-99毫米汞柱。这类高血压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长期存在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中度高血压的收缩压在160-179毫米汞柱,舒张压在100-109毫米汞柱。此时可能出现头痛、头晕、心悸等症状,需要及时干预。重度高血压的收缩压超过180毫米汞柱,舒张压超过110毫米汞柱,可能伴随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严重症状,需立即就医。高血压急症的血压可能达到200/120毫米汞柱以上,可能引发脑出血、急性心力衰竭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高血压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低盐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若血压持续升高或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压药物,避免自行调整用药剂量或停药。
血压高吃药降下来后一般不能擅自停药,需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高血压属于慢性疾病,药物控制后仍需长期管理以维持血压稳定。
高血压患者服药后血压降至正常范围是药物作用的结果,并非疾病痊愈。突然停药可能导致血压反弹,甚至引发心脑血管意外。降压药通过调节血管张力、减少血容量等机制发挥作用,机体已形成药物依赖的生理平衡。部分患者需持续用药数年,部分可能根据动态监测结果逐渐减量。减药过程需严格遵循阶梯式原则,每次调整后观察数周血压变化,配合家庭血压监测和定期复诊。
少数早期高血压患者经规范治疗且伴随生活方式改善,可能获得减药机会。这类患者通常需满足数月血压稳定达标、低心血管风险、严格践行低盐饮食及运动等条件。但即使减药也需持续监测,多数患者仍需保留最低有效剂量维持治疗。妊娠期、肾动脉狭窄等继发性高血压患者更需谨慎评估停药风险。
高血压患者应每日定时测量血压并记录,避免高盐高脂饮食,每周进行有氧运动。出现头晕、心悸等不适及时就医,不可自行增减药物。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医生会根据动态血压、靶器官损害情况综合评估调整方案。保持规律作息和情绪稳定对血压管理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