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息肉可能出现便血、排便习惯改变、腹痛等症状,可通过内镜下切除、手术切除等方式治疗。直肠息肉可能与遗传因素、慢性炎症刺激、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黏液便、里急后重感等症状。
1. 便血便血是直肠息肉常见症状,血液多附着于粪便表面呈鲜红色。息肉表面糜烂或溃疡可能导致出血,长期慢性失血可能引发贫血。内镜检查可明确出血位置,较小息肉可在肠镜下电凝止血,较大息肉需手术切除。常用止血药物包括云南白药胶囊、裸花紫珠分散片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 排便异常直肠息肉可能引起腹泻便秘交替、排便不尽感等肠道功能紊乱。息肉体积增大会阻碍粪便通过,刺激肠壁神经丛导致排便反射异常。可通过调整膳食纤维摄入改善症状,必要时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菌群。肠镜检查能评估息肉对肠腔的阻塞程度。
3. 腹痛腹胀息肉继发肠套叠或肠梗阻时可能出现阵发性绞痛,伴恶心呕吐。慢性炎症刺激可导致持续性隐痛,餐后加重。腹部超声或CT可鉴别病因,症状较轻时可热敷缓解,急性梗阻需禁食并静脉补液,严重者行肠切除吻合术。
4. 内镜治疗直径小于2厘米的息肉多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创面小恢复快。高频电凝圈套器可完整切除带蒂息肉,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能预防穿孔。术后需禁食6小时观察有无出血,病理检查排除癌变可能。
5. 手术治疗广基息肉或疑似癌变需行经肛局部切除术,巨大息肉可能需腹腔镜辅助。术前需清洁灌肠,术后留置引流管观察渗血情况。并发症包括吻合口瘘、盆腔感染等,需预防性使用头孢呋辛酯片等抗生素。
直肠息肉患者应保持每日30克膳食纤维摄入,适量食用西蓝花、燕麦等富含纤维素食物。避免久坐及用力排便,每年进行粪便隐血检测。术后3个月需肠镜复查,家族性息肉病患者建议亲属进行基因筛查。出现持续便血或体重下降应及时就诊,排除恶性病变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