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早期可通过一般治疗、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等方式干预。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早期症状以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或溃疡为主,可能伴有低热、食欲减退等表现。一般治疗需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疱疹,用温水清洗患处并保持干燥。饮食宜选择温凉流质或软食,如米汤、牛奶,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对症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开喉剑喷雾剂缓解口腔疼痛,炉甘石洗剂涂抹皮肤瘙痒处。若明确为肠道病毒71型感染,早期可考虑使用利巴韦林颗粒等抗病毒药物。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若出现持续高热、肢体抖动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患病期间应居家隔离,做好玩具餐具消毒,康复后仍须观察1-2周。
手足口病疫苗一般建议6月龄至5岁儿童接种,5岁小孩仍可接种。
手足口病疫苗主要用于预防肠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接种对象为6月龄至5岁儿童。5岁儿童虽处于年龄上限,但若无接种禁忌仍可补种。该疫苗需接种2剂次,间隔1个月,基础免疫应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低热等反应,通常1-2天可自行缓解。疫苗保护率较高,但无法覆盖所有肠道病毒亚型。
建议家长在接种前确认儿童无发热、急性疾病或疫苗成分过敏等情况,接种后注意观察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