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溃疡与舌癌在病因、症状及预后上存在显著差异。口腔溃疡多为良性黏膜损伤,舌癌则是恶性病变。
口腔溃疡通常由局部创伤、免疫力下降或维生素缺乏引起,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浅表溃疡,边缘红肿,中心呈黄白色,疼痛明显但1-2周可自愈。舌癌多与长期吸烟饮酒、HPV感染相关,早期可能表现为经久不愈的溃疡或白斑,边缘硬结隆起,伴随麻木感或出血,病灶会逐渐扩大并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
舌癌患者需通过活检确诊,治疗包括手术切除、放疗或化疗。口腔溃疡一般无须特殊治疗,可局部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西地碘含片或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缓解症状。
日常需保持口腔卫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长期不愈的溃疡应及时就医排查。
舌癌是否需要切除舌头取决于肿瘤分期和浸润范围,早期可通过局部切除治疗,中晚期可能需部分或全舌切除。
舌癌治疗需根据肿瘤大小、位置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制定方案。早期舌癌肿瘤局限在黏膜层时,可采用手术切除联合放射治疗,常用术式为舌部分切除术或半舌切除术,术后配合放射治疗降低复发概率。中晚期舌癌若侵犯深层肌肉或淋巴结,需扩大切除范围并清扫颈部淋巴结,必要时行全舌切除术,术后需结合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对于无法手术的晚期患者,可考虑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舌癌治疗强调多学科协作,需口腔颌面外科、肿瘤科、放射科共同参与。
舌癌患者术后需加强口腔护理,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定期复查监测复发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