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造口回纳手术主要通过切除造口、重建肠道连续性完成,具体方式包括吻合器吻合、手工缝合两种技术路径。
1、术前评估:
需通过肠镜、影像学检查确认肿瘤无复发及远端肠道通畅性,评估患者营养状态与心肺功能。存在严重粘连或吻合口瘘高风险者可能需分期手术。
2、麻醉方式:
多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镇痛,确保术中肌肉松弛及术后疼痛控制。麻醉团队需监测循环呼吸功能,尤其针对老年或合并慢性病患者。
3、造口分离:
环形切开造口周围皮肤,逐层分离腹壁各层组织,注意保护肠管血供。需彻底清除造口周围瘢痕组织,避免影响肠管活动度。
4、肠道重建:
使用圆形吻合器或手工缝合恢复肠道连续性,优先选择端端吻合。术中需确认吻合口无张力、血运良好,必要时行预防性回肠造口。
5、术后管理:
重点监测吻合口瘘征象,包括发热、腹痛、引流液性状改变。早期鼓励床上活动促进肠蠕动,逐步过渡至流质饮食。
术后三个月内避免提重物及剧烈运动,保持高蛋白饮食促进组织修复。建议每日进行腹式呼吸训练增强核心肌群力量,定期复查肠镜与肿瘤标志物。出现排便习惯改变或腹痛加剧需及时就诊,吻合口狭窄者可考虑球囊扩张治疗。
造瘘袋一般需要1-3天更换一次,具体更换频率与排泄物性状、皮肤状况、造瘘袋类型等因素有关。
更换造瘘袋的频率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排泄物稀薄或量多时,可能需每天更换以避免渗漏和皮肤刺激。排泄物成形且量少时,可适当延长至2-3天更换一次。使用两件式造瘘袋时,底盘若无渗漏或皮肤不适可保留3-5天,仅更换袋体。一件式造瘘袋通常需整体更换。若出现皮肤红肿、瘙痒、造瘘袋黏胶脱落或异味明显,应立即更换并清洁造口周围皮肤。日常护理中应选择尺寸合适的造瘘袋,裁剪底盘开口时比造口大1-2毫米,粘贴后用手捂热1分钟以增强黏性。更换前后需用温水清洁造口周围皮肤,避免使用酒精或含香精的清洁剂。
建议患者定期观察造口及周围皮肤状态,外出时随身携带备用造瘘袋。若频繁出现渗漏或皮肤问题,应及时咨询造口治疗师调整护理方案。日常避免提重物或剧烈运动导致造瘘袋移位,沐浴时可使用防水贴保护造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