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培养阳性通常说明血液中存在细菌或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可能与菌血症、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等疾病有关。血培养阳性结果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常见影响因素有采样污染、基础疾病、免疫状态等。
血培养阳性最常见于细菌性感染。当病原体通过伤口、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途径侵入血液后,可能引起寒战、高热、呼吸急促等全身炎症反应。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是较常见的致病菌。对于免疫功能低下者,念珠菌等真菌感染也可能导致血培养阳性。需通过药敏试验明确病原体种类及敏感药物。
部分血培养阳性可能由采样操作不规范导致污染。采血时皮肤消毒不彻底、穿刺部位选择不当或培养瓶保存不当,可能使表皮葡萄球菌等条件致病菌混入样本。此类情况通常无典型感染症状,需结合降钙素原等炎症指标复查确认。对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需同时采集外周血和导管血培养对比分析。
血培养阳性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抗感染治疗。细菌感染可选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广谱抗生素,真菌感染可使用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严重感染者可能需要联合用药或调整治疗方案。治疗期间应监测体温、血常规等指标,保持充足营养摄入,避免剧烈活动。出现意识改变、血压下降等危急症状时需立即就医。
尿培养留取尿标本的正确方法是清洁外阴后留取中段尿液。
留取尿培养标本前需用清水或生理盐水清洁会阴部,避免消毒液残留影响结果。女性应分开阴唇,男性需翻起包皮,排尿时弃去前段尿液,用无菌容器接取中段尿液约10-20毫升,立即盖紧瓶盖。婴幼儿需用专用尿袋收集,避免月经期、剧烈运动后或大量饮水后采样。标本应在1小时内送检,若不能及时送检需冷藏保存但不超过2小时。采集过程中要防止手部或容器污染标本,不可从尿壶或尿布上取样。
留取标本后应尽快送检,避免长时间存放导致细菌繁殖影响检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