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关节内侧疼痛可能由肱骨内上髁炎、尺神经卡压、肘关节滑膜炎、韧带损伤、骨折等原因引起。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避免延误治疗。
一、肱骨内上髁炎肱骨内上髁炎俗称高尔夫球肘,是前臂屈肌群在肱骨内上髁附着点的慢性劳损性炎症。长期反复进行屈腕动作容易导致肌腱微损伤,表现为肘内侧压痛、握力下降。急性期需制动休息,可局部冰敷缓解肿胀,慢性期可通过超声波治疗促进组织修复。医生可能开具双氯芬酸钠凝胶等外用抗炎药物,严重者需考虑局部封闭治疗。
二、尺神经卡压尺神经在肘管处受到压迫时会产生肘内侧疼痛伴小指麻木,常见于肘关节长期屈曲姿势或肘部外伤后。查体可见Tinel征阳性,肌电图检查可明确诊断。早期可通过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片治疗,佩戴肘关节支具避免神经牵拉。保守治疗无效且肌肉萎缩明显者,需行肘管减压术松解神经。
三、肘关节滑膜炎肘关节滑膜增生肥厚会刺激周围神经末梢引发疼痛,风湿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均可诱发。表现为关节肿胀伴活动受限,晨僵现象明显。治疗需针对原发病,痛风性关节炎需服用非布司他降尿酸,类风湿关节炎可使用甲氨蝶呤片。关节腔穿刺抽液后注射糖皮质激素能快速缓解症状。
四、内侧副韧带损伤肘关节外翻暴力易导致内侧副韧带撕裂,常见于投掷运动员。急性损伤会出现局部瘀斑和关节不稳,MRI检查可明确损伤程度。轻度损伤采用铰链式护具固定3-4周,完全断裂需手术行韧带重建术。康复期应循序渐进进行前臂旋前和屈腕肌力训练。
五、内上髁骨折直接暴力或肌肉猛烈收缩可能导致肱骨内上髁撕脱骨折,青少年多见。表现为剧烈疼痛伴皮下血肿,X线可见骨折线。无移位骨折用长臂石膏固定4-6周,移位超过5毫米需手术克氏针固定。康复期间要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痂生长情况,避免过早负重训练。
肘关节内侧疼痛患者应注意避免提重物和重复性屈腕动作,睡眠时保持肘关节伸直位。可适当热敷促进血液循环,但急性损伤48小时内应冷敷。饮食上增加牛奶、豆制品等富含钙质食物摄入,肥胖者需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荷。若疼痛持续超过两周或出现手指麻木,须立即到骨科或运动医学科就诊,必要时进行肌电图或关节镜等检查。
幼儿肘关节脱臼可通过手法复位、固定制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幼儿肘关节脱臼通常由牵拉过度、摔倒碰撞、先天关节松弛、韧带损伤、骨骼发育异常等原因引起。
1、手法复位医生会采用轻柔的牵引旋转手法使桡骨头归位,操作时需避免暴力牵拉。复位成功时可听到弹响,患儿疼痛立即缓解。复位后需用三角巾悬吊保护1-2周,防止形成习惯性脱位。若复位困难可能需在麻醉下进行。
2、固定制动复位后使用肘关节支具或石膏托固定2-3周,保持肘关节屈曲90度。固定期间避免提重物或剧烈活动,定期复查X线确认复位稳定性。拆除固定装置后应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不可过早负重。
3、药物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缓解疼痛肿胀,或外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局部涂抹。若存在韧带损伤可口服跌打丸促进组织修复,严重肿胀时可短期服用七叶皂苷钠片改善循环。禁止自行使用成人镇痛药物。
4、物理治疗拆除固定后采用蜡疗或红外线照射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超声波治疗可软化瘢痕组织。每日进行被动关节活动训练,配合握力球锻炼前臂肌力。水温40℃左右的旋浴可缓解关节粘连,每周3次为宜。
5、康复训练从手指抓握练习开始,逐步过渡到肘关节屈伸及旋转训练。使用弹力带进行抗阻训练增强韧带强度,避免提拉超过体重1/10的重物。6个月内避免参与拔河、单杠等牵拉性运动,定期复查关节稳定性。
家长需注意为幼儿选择宽松衣物避免穿脱时牵拉患肢,游戏时禁止单侧提拉幼儿手臂。日常补充含钙丰富食物如奶酪、豆腐等,保证每日600毫升奶制品摄入。若发现患儿拒绝活动患肢或出现异常姿势,应立即就医排查脱臼复发。康复期可进行滑梯、秋千等可能造成关节冲击的活动,建议选择游泳等低风险运动促进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