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咽炎可能会引起打呼噜,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这种情况。慢性咽炎可能导致咽喉部黏膜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多,进而引起气道狭窄,睡眠时出现打呼噜现象。若同时存在肥胖、鼻中隔偏曲、扁桃体肥大等因素,打呼噜的概率会明显增加。慢性咽炎患者出现持续打呼噜或伴随睡眠呼吸暂停时,需警惕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慢性咽炎患者因长期炎症刺激,咽喉部淋巴滤泡增生、黏膜肥厚,可能导致上气道阻力增加。夜间平卧时舌根后坠,加上松弛的咽部肌肉,容易引发气流通过狭窄部位产生涡流振动,表现为打呼噜。这类打呼噜声音通常较粗糙,可能伴随间断性憋气,晨起常有口干咽痛症状。调整睡姿为侧卧位、保持室内湿度、睡前清洁鼻腔等措施有助于减轻症状。
部分慢性咽炎患者打呼噜与炎症无直接关联,而是合并其他解剖结构异常所致。如先天性下颌后缩、巨舌症、腺样体残留等先天因素,或甲状腺功能减退、肢端肥大症等内分泌疾病,均可独立引发打呼噜。这类情况往往需要多导睡眠监测明确病因,单纯治疗咽炎效果有限。对于儿童患者,长期打呼噜可能影响颌面部发育,需尽早进行耳鼻喉专科评估。
慢性咽炎患者应注意保持口腔卫生,每日用温盐水漱口,避免辛辣刺激饮食。睡眠时抬高床头,使用加湿器维持空气湿度。肥胖者需控制体重,戒烟限酒。若打呼噜伴随白天嗜睡、记忆力下降等缺氧症状,或血压血糖控制不佳,应及时到呼吸内科或耳鼻喉科就诊。通过喉镜检查和睡眠监测可明确病因,必要时采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或手术矫正解剖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