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糜烂和胃息肉多数情况下不严重,但需结合具体病理类型和症状评估,主要有炎症程度、息肉性质、伴随症状、癌变风险等因素。
1. 炎症程度:胃糜烂多为浅表黏膜损伤,轻度炎症可通过抑酸药(如奥美拉唑)、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和饮食调整控制。
2. 息肉性质:胃息肉以炎性息肉和胃底腺息肉常见,通常无须特殊处理;若为腺瘤性息肉,需内镜下切除并定期复查。
3. 伴随症状:反复腹痛、呕血或黑便提示病情进展,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非甾体抗炎药使用有关,需完善胃镜及病理检查。
4. 癌变风险:直径超过1厘米的息肉、伴有肠化生的糜烂需警惕,建议每1-2年复查胃镜,必要时行超声内镜评估。
日常避免辛辣刺激饮食,戒烟限酒,遵医嘱规范用药并定期随访胃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