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前病变可能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免疫系统功能低下、多产或过早性生活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定期随访等方式干预。
1、病毒感染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主要诱因,可能伴随异常阴道分泌物增多。医生可能建议使用干扰素栓、保妇康栓、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片等药物,同时需定期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
2、炎症刺激慢性宫颈炎长期未愈可能导致鳞状上皮异型增生,常见接触性出血症状。治疗需控制炎症,可选用抗宫炎片、妇科千金片、克林霉素磷酸酯阴道片等,配合激光或冷冻治疗。
3、免疫力下降HIV感染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易出现病变进展,可能表现为不规则出血。需进行免疫调节治疗,同时使用胸腺肽肠溶片、匹多莫德口服液、转移因子胶囊等增强免疫力。
4、高危行为18岁前性行为或多产次会造成宫颈损伤,增加病变概率。对于高级别病变可能需行宫颈锥切术或LEEP刀手术,术后需每年复查HPV和TCT。
保持单一性伴侣、接种HPV疫苗有助于预防,30岁以上女性建议每3年联合筛查HPV和TCT,发现异常及时进行阴道镜活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