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恶露黏稠且拉丝状属于正常现象,通常由子宫收缩恢复、子宫内膜修复、少量血块排出及宫颈黏液混合等因素引起,多数在产后3-6周内逐渐减少消失。
1. 子宫收缩恢复产后子宫通过收缩排出残留组织,收缩过程中可能排出黏稠分泌物,表现为拉丝状恶露。可通过轻柔按摩下腹部促进收缩,无须特殊治疗。
2. 子宫内膜修复子宫内膜修复时脱落的上皮细胞与黏液混合,形成黏稠恶露。保持会阴清洁,使用产妇专用卫生巾即可,避免使用内置式卫生棉条。
3. 少量血块排出宫腔内未排净的小血块与分泌物结合可能导致恶露黏连。若血块直径小于硬币大小且无发热,属正常现象;超过硬币大小需就医排除胎盘残留。
4. 宫颈黏液混合产后宫颈腺体分泌的黏液与血液混合,会使恶露呈现蛋清样拉丝状态。该现象会随激素水平下降逐渐减轻,建议穿着透气棉质内裤避免闷湿。
观察恶露颜色应从鲜红渐变为淡红至白色,若持续鲜红、有异味或伴随发热腹痛,需及时就诊排除感染或子宫复旧不全。哺乳有助于促进子宫收缩加速恶露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