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的常见症状包括骨痛、贫血、肾功能损害、高钙血症和反复感染。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髓中浆细胞异常增生并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
1、骨痛骨痛是多发性骨髓瘤最常见的症状,通常发生在脊柱、肋骨和骨盆等部位。由于浆细胞在骨髓中异常增殖,会激活破骨细胞导致骨质破坏,表现为持续性钝痛或病理性骨折。疼痛在活动时加重,夜间也可能持续存在。部分患者会出现椎体压缩性骨折,导致身高变矮或脊柱畸形。
2、贫血贫血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发生率较高,表现为乏力、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骨髓中大量恶性浆细胞浸润会抑制正常造血功能,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贫血程度通常与疾病进展相关,严重时血红蛋白可低于60g/L。贫血症状会随着疾病治疗而改善。
3、肾功能损害约半数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会出现肾功能损害,轻者可表现为蛋白尿,重者可发展为肾功能衰竭。异常浆细胞产生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在肾小管沉积,导致管型肾病。患者可能出现少尿、水肿、高血压等症状,严重时需要透析治疗。
4、高钙血症高钙血症是由于骨质破坏导致钙离子释放入血引起,表现为恶心、呕吐、多尿、便秘、意识模糊等症状。血钙水平超过2.75mmol/L即可诊断,严重时可导致心律失常甚至昏迷。高钙血症需要紧急处理,包括水化、利尿剂和双膦酸盐治疗。
5、反复感染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由于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功能异常,容易发生细菌性肺炎、尿路感染等。常见病原体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感染可能反复发作且难以控制,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和免疫球蛋白替代治疗可能有助于减少感染风险。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应注意保持适度活动以维持骨骼强度,但需避免剧烈运动以防骨折。饮食上应保证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摄入,肾功能不全者需限制蛋白质和钾的摄入。定期监测血常规、肾功能和血钙水平,出现发热、骨痛加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期间应做好个人卫生防护,减少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