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容易发生骨折,这与骨质破坏和骨质疏松密切相关。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疾病,异常增殖的浆细胞会分泌破骨细胞活化因子,导致骨质溶解和骨密度下降,从而增加骨折风险。
多发性骨髓瘤引起的骨质破坏通常表现为溶骨性病变,常见于脊柱、肋骨、骨盆和长骨等部位。溶骨破坏会导致骨骼强度显著降低,轻微外力甚至日常活动都可能引发病理性骨折。脊柱压缩性骨折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最常见的骨折类型,可能引起剧烈背痛和身高变矮。肋骨骨折可能导致胸痛和呼吸困难。长骨骨折如股骨骨折会严重影响患者活动能力。除溶骨性病变外,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常伴有严重骨质疏松,进一步增加了骨折风险。长期卧床和激素治疗也可能加剧骨质流失。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应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和骨骼影像学评估,及时发现骨质破坏。双膦酸盐类药物如唑来膦酸注射液、帕米膦酸二钠注射液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质破坏。对于已发生严重溶骨性病变的患者,可能需要考虑局部放疗以减轻骨痛和预防病理性骨折。日常活动中需注意防护,避免跌倒和剧烈运动。保持适量钙和维生素D摄入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营养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