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贫血可通过输血治疗、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调节治疗等方式改善。贫血通常由骨髓瘤细胞抑制正常造血功能、肾功能损害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不足、化疗副作用等因素引起。
1、输血治疗严重贫血患者可通过输注红细胞悬液快速改善缺氧症状。输血适用于血红蛋白低于60克每升或伴有心功能不全的情况。输血前需进行交叉配血试验,输血过程中需监测有无发热、过敏等不良反应。多次输血可能引起铁过载,需定期检测血清铁蛋白水平。
2、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可刺激骨髓红系造血,适用于肾功能不全导致的贫血。常用药物包括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达依泊汀α注射液等。治疗期间需监测血红蛋白水平,维持在100-120克每升为宜,过高可能增加血栓风险。需配合铁剂补充以提高疗效。
3、化疗硼替佐米注射液、来那度胺胶囊等化疗药物可抑制骨髓瘤细胞增殖,减轻肿瘤对正常造血的抑制。化疗可能导致骨髓抑制加重贫血,需密切监测血常规。化疗期间可配合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防感染。贫血改善程度与化疗效果密切相关。
4、靶向治疗达雷妥尤单抗注射液等CD38单抗可通过靶向清除骨髓瘤细胞改善贫血。靶向治疗特异性较强,不良反应相对较少。治疗前需进行乙肝病毒筛查,治疗期间定期评估疗效。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输注反应,需预处理后缓慢输注。
5、免疫调节治疗沙利度胺片、泊马度胺胶囊等免疫调节药物具有抗血管新生作用,可抑制骨髓瘤细胞生长。这类药物可能引起周围神经病变等副作用,需从小剂量开始逐渐调整。用药期间需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可配合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贫血治疗期间需保证充足营养摄入,适量补充富含铁、叶酸和维生素B12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等。避免剧烈运动以防跌倒,保持规律作息。定期复查血常规、肾功能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注意预防感染,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必要时可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