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出现肾损害可通过控制原发病、纠正电解质紊乱、保护肾功能、血液净化和调整饮食等方式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通常由轻链蛋白沉积、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肾小管损伤和药物毒性等原因引起。
1、控制原发病多发性骨髓瘤是导致肾损害的根本原因,控制原发病是治疗的关键。常用化疗药物包括硼替佐米注射液、来那度胺胶囊和地塞米松片等。这些药物可抑制骨髓瘤细胞增殖,减少轻链蛋白的产生,从而减轻肾脏负担。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肾功能和骨髓瘤指标,根据病情调整用药方案。
2、纠正电解质紊乱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常伴有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等电解质紊乱,这些异常会加重肾损害。可通过静脉补液、使用降钙素或双膦酸盐类药物控制高钙血症。别嘌醇片或非布司他片可用于降低血尿酸水平。纠正电解质紊乱有助于改善肾功能,防止进一步损伤。
3、保护肾功能保护肾功能是治疗的重要环节。可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片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缬沙坦胶囊,这些药物可降低肾小球内压,减少蛋白尿。同时要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和某些抗生素。保持适当的水化状态也有助于保护肾功能。
4、血液净化对于严重肾损害患者,可能需要血液净化治疗。血浆置换可清除血液中的异常轻链蛋白,减轻肾脏负担。血液透析适用于肾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可替代肾脏功能,清除体内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血液净化方式。
5、调整饮食饮食调整对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患者很重要。应限制高蛋白饮食,减轻肾脏负担。控制钠盐摄入有助于管理高血压和水肿。避免高嘌呤食物可预防高尿酸血症。保证足够的热量摄入,维持营养状态。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钾、磷等电解质的摄入量。
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患者需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包括血肌酐、尿素氮和尿蛋白等。保持适当的水分摄入,避免脱水。限制高盐、高蛋白和高嘌呤食物。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适当进行轻度活动,但避免过度劳累。出现水肿、尿量减少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定期随访评估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