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进水可能由游泳洗澡、外耳道狭窄、中耳炎、外耳道湿疹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倾斜头部单脚跳、使用棉签吸附、药物滴耳、就医冲洗等方式处理。
1、游泳洗澡日常接触水时耳道进水属于常见现象,将头部向进水侧倾斜并单脚跳跃,帮助水自然流出,避免用尖锐物品掏挖。
2、外耳道狭窄先天性耳道结构异常易导致积水,表现为耳闷胀不适,可用无菌棉签轻轻吸附水分,若反复发作需耳鼻喉科检查。
3、中耳炎继发感染时脓液积聚伴耳痛发热,可能与细菌感染有关,需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硼酸酒精溶液等药物。
4、外耳道湿疹皮肤炎症导致耳道分泌物增多,常见于过敏体质者,需联合地塞米松软膏、氢化可的松滴耳液、氧化锌油等抗炎治疗。
避免自行掏耳损伤鼓膜,游泳时可佩戴耳塞防护,持续耳闷或听力下降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