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通常在保守治疗无效、神经压迫严重或脊髓损伤风险高时需手术干预,主要评估指标包括持续剧烈疼痛、进行性肌力下降、大小便功能障碍及影像学显示明显脊髓受压。
1、保守无效规范物理治疗和药物干预3-6个月后症状无改善,可能需椎间盘切除或椎管减压术,常用药物包括塞来昔布胶囊、甲钴胺片和盐酸乙哌立松片。
2、神经压迫出现上肢放射性疼痛伴肌肉萎缩或病理反射阳性时,多因椎间盘突出或骨赘形成,需前路椎体融合术,可能伴随腱反射亢进或霍夫曼征阳性。
3、脊髓损伤MRI显示脊髓信号异常伴行走不稳、精细动作障碍,提示脊髓型颈椎病,需后路椎板成形术防止不可逆损伤。
4、结构不稳动态X线显示椎体滑脱超过3毫米或成角大于11度时,存在颈椎失稳风险,需钉棒系统内固定术。
术后需佩戴颈托保护并配合康复训练,避免长时间低头及枕头过高,定期复查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