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哮喘多数需要长期用药控制,具体用药周期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发作频率及肺功能评估结果调整,主要影响因素有哮喘分级、过敏原控制、环境因素、个体治疗反应。
1、哮喘分级轻度间歇性哮喘可能仅需短期用药,中重度持续性哮喘需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配合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控制症状。
2、过敏原控制家长需定期检测过敏原并减少接触,尘螨过敏患儿应使用防螨寝具,花粉季节避免外出。若过敏原暴露持续存在,需延长孟鲁司特钠等抗过敏药物使用时间。
3、环境因素被动吸烟、空气污染会加重气道炎症,家长需保持室内通风并使用空气净化器。环境控制不佳时,雾化吸入异丙托溴铵等药物使用周期可能延长。
4、治疗反应每3-6个月需复查肺功能,若峰流速值持续改善可逐步减量。部分患儿青春期后症状缓解可停药,但约半数成年后可能复发需重新治疗。
家长应记录哮喘日记监测症状,遵医嘱定期复诊调整用药,避免自行停药导致急性发作,日常注意保暖防感冒,适当游泳锻炼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