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囊炎主要由胆囊结石梗阻、细菌感染、胆汁淤积、血管栓塞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解痉止痛、抗感染、胆囊引流或手术切除等方式治疗。
1、胆囊结石梗阻胆囊颈部或胆管被结石阻塞导致胆汁排出受阻,引发胆囊内压力增高和炎症反应。表现为右上腹绞痛、墨菲征阳性。可遵医嘱使用山莨菪碱、哌替啶、头孢曲松等药物。
2、细菌感染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等经胆道逆行感染,可能与胆道蛔虫、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有关。典型症状包括发热、黄疸。需静脉应用左氧氟沙星、甲硝唑、氨苄西林等抗生素。
3、胆汁淤积长期禁食、妊娠等因素使胆汁浓缩淤积,刺激胆囊黏膜发生化学性炎症。常见于术后患者,伴恶心呕吐。建议早期进食促进胆汁排泄,必要时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
4、血管栓塞胆囊动脉血栓形成导致胆囊壁缺血坏死,多见于心血管疾病、休克患者。病情凶险需紧急手术,可行胆囊造瘘术或胆囊切除术。
发病期间需禁食油腻食物,缓解后逐步过渡到低脂饮食,定期复查腹部超声监测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