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骨髓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手术清创、高压氧治疗、营养支持等方式治疗。慢性骨髓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外伤、血液循环障碍、免疫功能低下等原因引起。
1、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是慢性骨髓炎的主要原因,可能与开放性骨折、手术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等药物。
2、手术清创严重感染可能导致死骨形成,可能与治疗延误、耐药菌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窦道流脓、骨质破坏等症状。需手术清除坏死组织和死骨,必要时行植骨或骨搬运术。
3、高压氧治疗血液循环障碍会影响病灶愈合,可能与糖尿病、动脉硬化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伤口长期不愈、组织缺氧等症状。高压氧可提高组织氧含量,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和感染控制。
4、营养支持免疫功能低下会延缓恢复进程,可能与营养不良、基础疾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等症状。需保证充足热量和蛋白质摄入,必要时静脉补充白蛋白。
慢性骨髓炎患者应戒烟限酒,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遵医嘱定期复查影像学检查,适当进行患肢功能锻炼但避免负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