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偏高一般可以继续吃母乳,但需结合黄疸类型和程度判断。
母乳性黄疸是新生儿黄疸的常见类型,通常与母乳喂养相关。这类黄疸多在出生后一周内出现,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但婴儿精神状态和吃奶情况良好。母乳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影响胆红素代谢,导致黄疸消退延迟。此时可继续母乳喂养,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多数情况下黄疸会在数周内自行消退。适当增加喂养频率有助于促进胆红素排泄。
若黄疸出现时间过早、进展过快或伴有嗜睡、拒奶等症状,需警惕病理性黄疸。这类情况可能与ABO溶血、感染或胆道闭锁等因素有关。此时应暂停母乳喂养并及时就医,通过光疗、药物或换血等医疗干预降低胆红素水平,避免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医生会根据具体病因制定喂养方案,待黄疸缓解后可逐步恢复母乳。
母乳喂养期间建议定期监测新生儿体重和黄疸指数,保持合理喂养间隔,避免过度饥饿或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