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房颤可能由高血压、心脏瓣膜病、甲状腺功能亢进、酗酒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复律、射频消融、抗凝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干预。
1、高血压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会导致左心房结构重构,增加心肌纤维化概率。患者可能出现心悸、乏力症状,可遵医嘱使用胺碘酮、普罗帕酮、美托洛尔等药物控制心律。
2、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或反流会造成心房压力负荷过重,引发电活动紊乱。常伴随呼吸困难、下肢水肿,需根据病情选择华法林、达比加群等抗凝药或进行瓣膜修复手术。
3、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激素过量会增强心肌细胞兴奋性,约15%甲亢患者合并房颤。典型症状包括多汗、体重下降,需先治疗原发病,配合使用β受体阻滞剂缓解心慌。
4、酗酒酒精及其代谢产物直接损伤心肌,节假日心脏综合征是典型表现。急性发作期应戒酒,慢性患者需限制每日酒精摄入,必要时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保持低盐饮食、规律监测血压,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肥胖患者建议减重5%-10%以降低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