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主要与免疫复合物沉积、炎症反应、遗传因素及代谢异常有关。
1、免疫复合物沉积循环免疫复合物或原位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基底膜沉积,激活补体系统,导致肾小球滤过屏障损伤。临床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可通过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控制进展。
2、炎症反应巨噬细胞、T细胞浸润释放炎症因子,引起系膜细胞增生和基质沉积。常见于感染后肾炎,需针对原发感染治疗并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减少蛋白尿。
3、遗传因素COL4A3/COL4A4基因突变导致IV型胶原蛋白异常,引发Alport综合征等遗传性肾炎。表现为进行性肾功能减退,需早期干预延缓透析时间。
4、代谢异常长期高血压、糖尿病导致肾小球高滤过和内皮损伤,与氧化应激密切相关。控制血糖血压是关键,可选用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保护肾功能。
建议患者定期监测尿常规和肾功能,限制钠盐摄入,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保持适度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