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具有补充营养、促进消化、保护视力、辅助控糖、增强免疫力等功效。玉米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维生素B族、叶黄素、玉米黄质等营养成分,适合大多数人适量食用。
1、补充营养玉米富含碳水化合物、优质蛋白、维生素E和矿物质镁。每100克玉米可提供约20克碳水化合物,能为机体快速供能。玉米蛋白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其胚芽部分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胆固醇。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镁元素则参与骨骼形成和神经传导。
2、促进消化玉米中的膳食纤维含量较高,每100克约含2.9克。这些不可溶性纤维能增加粪便体积,刺激肠道蠕动,改善便秘症状。玉米须中含有的多糖成分还能促进胆汁分泌,帮助脂肪消化。但消化不良者需控制食用量,避免加重胃肠负担。
3、保护视力玉米胚乳中含有丰富的叶黄素和玉米黄质,这两种类胡萝卜素是视网膜黄斑区的重要组成物质。每天摄入6毫克玉米黄质可降低老年性黄斑变性风险。紫玉米特有的花青素还能增强视网膜毛细血管的微循环。
4、辅助控糖玉米的升糖指数为55,属于中低升糖食物。其含有的抗性淀粉在小肠中不易被分解,能延缓葡萄糖吸收速度。玉米须中的皂苷类物质可抑制α-糖苷酶活性,辅助调节餐后血糖。糖尿病患者建议选择老玉米,控制每次食用量在半个以内。
5、增强免疫玉米胚芽中的谷胱甘肽是重要的抗氧化剂,能增强淋巴细胞活性。锌元素参与免疫细胞分化和抗体产生,每100克玉米含锌0.9毫克。紫玉米的花色苷还能调节巨噬细胞功能,增强机体对病原体的清除能力。
建议选择颗粒饱满、色泽均匀的新鲜玉米,避免霉变玉米产生的黄曲霉毒素。蒸煮方式能最大程度保留营养素,水煮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胃肠功能较弱者可制成玉米糊食用,术后患者需去除粗糙外皮。搭配豆类食用可提高蛋白质利用率,但肾功能不全者需控制总蛋白摄入量。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