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吃鱼肉可能存在寄生虫感染和细菌污染的风险,通常不建议直接生食。鱼肉需经过充分加热处理才能安全食用,但部分特定品种的深海鱼在规范处理后可制作刺身。
未经烹调的鱼肉可能携带华支睾吸虫、异尖线虫等寄生虫,食用后可能引发腹痛、腹泻或肝胆系统疾病。淡水鱼感染寄生虫的概率较高,生食风险更大。部分近海鱼类也可能含有副溶血性弧菌等致病菌,会导致急性胃肠炎。生鱼片在加工过程中存在交叉污染可能,砧板、刀具的清洁不足也会增加风险。
部分深海鱼类如三文鱼、金枪鱼等寄生虫感染率较低,在零下35度冷冻15小时或零下20度冷冻7天后可灭活寄生虫。符合生食标准的水产品需经过严格检验检疫,养殖环节需控制饲料来源。日本等国有成熟的生食鱼品控体系,包括定期驱虫和微生物检测。
选择生食鱼类时应确认产品具有生食资质,观察鱼肉是否有弹性且无异味。消化功能较弱者、孕妇、儿童及免疫力低下人群应避免生食。日常食用建议采用清蒸、红烧等烹调方式,中心温度达到63度以上并持续15秒可有效杀灭寄生虫。处理生鱼后需用沸水烫洗厨具,避免污染其他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