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可分为原发性甲亢、继发性甲亢、高功能腺瘤性甲亢、垂体性甲亢和暂时性甲亢等类型。不同类型的甲亢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式存在差异,需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影像学等手段明确诊断。
1、原发性甲亢原发性甲亢又称格雷夫斯病,是最常见的甲亢类型,主要由自身免疫异常导致甲状腺刺激性抗体产生。患者常表现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突眼、心悸、体重下降等症状。治疗包括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放射性碘治疗或手术切除。需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以调整治疗方案。
2、继发性甲亢继发性甲亢多因甲状腺炎、结节性甲状腺肿等疾病引起甲状腺组织破坏,导致甲状腺激素释放入血。常见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会出现颈部疼痛、发热伴甲亢症状。治疗以控制原发病为主,如使用泼尼松片缓解炎症,甲亢症状多呈自限性。
3、高功能腺瘤性甲亢高功能腺瘤性甲亢由甲状腺内自主功能性结节分泌过量甲状腺激素所致。患者甲状腺触诊可及单个质硬结节,核素扫描显示热结节。治疗需手术切除或放射性碘治疗,药物控制期间可选用普萘洛尔片缓解心动过速等症状。
4、垂体性甲亢垂体性甲亢罕见,因垂体瘤分泌过量促甲状腺激素刺激甲状腺增生。患者可能出现头痛、视力障碍等垂体占位症状。需通过头颅MRI确诊,治疗以手术切除垂体瘤为主,术后可能需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如左甲状腺素钠片。
5、暂时性甲亢暂时性甲亢见于妊娠剧吐、碘诱导等情况,甲状腺激素一过性升高。如妊娠期甲亢多发生于妊娠早期,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刺激有关。通常无须抗甲状腺药物,症状严重时可短期使用丙硫氧嘧啶片,多数产后自行缓解。
甲亢患者应保持低碘饮食,避免海带、紫菜等高碘食物;规律作息,控制情绪波动;遵医嘱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若出现心悸加重、高热、意识模糊等甲亢危象表现,须立即就医。不同类型甲亢的预后差异较大,早期规范治疗多数可获得良好控制。
尿失禁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主要分为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混合性尿失禁、充盈性尿失禁和功能性尿失禁五类。
1、压力性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指腹压突然增高时尿液不自主流出,常见于咳嗽、打喷嚏或运动时。主要与盆底肌松弛、尿道括约肌功能减退有关,多见于产后女性或绝经后妇女。轻度可通过凯格尔运动改善,中重度可能需要尿道中段悬吊术等手术治疗。
2、急迫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表现为突发强烈尿意后无法控制排尿,常伴尿频尿急。多由膀胱过度活动症、尿路感染或神经系统疾病导致。治疗包括膀胱训练、抗胆碱能药物如索利那新片、米拉贝隆缓释片等,严重者可行膀胱扩大术。
3、混合性尿失禁混合性尿失禁同时存在压力性和急迫性两种症状,约占尿失禁患者的30%。需通过尿动力学检查明确主导类型,治疗需结合行为疗法、药物治疗和盆底康复训练,必要时考虑联合手术方案。
4、充盈性尿失禁充盈性尿失禁因膀胱排空障碍导致尿液持续滴沥,常见于前列腺增生、神经源性膀胱等疾病。表现为排尿困难伴残余尿增多,需解除尿路梗阻,如使用坦索罗辛胶囊治疗前列腺增生,严重者需导尿或膀胱造瘘。
5、功能性尿失禁功能性尿失禁由行动障碍或认知功能障碍导致,如老年痴呆、关节炎患者无法及时如厕。需改善活动能力,使用尿垫等辅助器具,同时治疗基础疾病,如多奈哌齐片改善认知功能。
尿失禁患者应记录排尿日记帮助诊断,每日饮水控制在1500-2000毫升,避免咖啡因和酒精刺激。肥胖者需减重,便秘者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建议穿着透气吸水内裤,定期进行盆底肌锻炼。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至泌尿外科或妇科就诊,通过尿常规、尿流率检查等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