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疮严重到肾脏受损需采取免疫抑制治疗、肾脏替代治疗、生物靶向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抗凝治疗等方式干预。狼疮性肾病通常由免疫复合物沉积、血管炎性病变、血栓形成、药物毒性反应、遗传易感性等因素引起,可能表现为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肾功能减退等症状。
1、免疫抑制治疗环磷酰胺注射液联合吗替麦考酚酯胶囊可抑制异常免疫反应,减少肾脏免疫复合物沉积。他克莫司软膏适用于合并皮肤病变的狼疮患者,需监测血药浓度避免肝肾毒性。治疗期间可能出现骨髓抑制或感染风险升高,需定期复查血常规与免疫功能。
2、肾脏替代治疗血液透析适用于急性肾衰竭或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5ml/min的患者,可清除体内代谢废物。腹膜透析更适合活动性狼疮患者,但需预防腹膜感染。终末期肾病可考虑肾移植,移植后仍需长期维持免疫抑制治疗。
3、生物靶向治疗贝利尤单抗注射液通过抑制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改善狼疮性肾炎,适用于传统治疗无效者。利妥昔单抗注射液可清除CD20阳性B细胞,但需警惕输液反应与机会性感染。生物制剂使用前需筛查结核与乙肝病毒携带状态。
4、糖皮质激素治疗甲泼尼龙片起始剂量需根据肾脏病理分型调整,Ⅳ型狼疮肾炎常需大剂量冲击治疗。长期使用可能引发骨质疏松与血糖升高,需配合钙剂与双膦酸盐预防。减量过程应缓慢进行,避免病情反跳。
5、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用于合并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肾血管血栓预防,妊娠期患者可换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华法林钠片需维持INR在2-3之间,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出血高风险患者可选择新型口服抗凝药如利伐沙班片。
狼疮性肾病患者需严格限制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3克,优质蛋白选择鱼类与蛋类减轻肾脏负担。避免日晒与感染诱发疾病活动,适度进行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改善免疫功能。每月监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与血清肌酐变化,育龄期患者妊娠前需经风湿免疫科与产科联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