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可通过多休息、服用抗病毒药物、补充水分、物理降温、使用止咳药物等方式缓解。流感通常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发热、咳嗽、全身酸痛等症状。
1、多休息流感患者需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卧床休息有助于减轻头痛、肌肉酸痛等不适,同时能帮助免疫系统集中对抗病毒。建议每日保持8-10小时睡眠,避免剧烈运动或长时间工作。
2、抗病毒药物奥司他韦胶囊、扎那米韦吸入粉雾剂、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等抗病毒药物能抑制流感病毒复制。这些药物需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效果最佳,适用于重症或有并发症高风险人群,须严格遵医嘱使用。
3、补充水分发热和呼吸加快会导致体液流失,每日应饮用温水、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2000-3000毫升。适量饮用蜂蜜水或柠檬水可缓解咽干,但糖尿病患者需控制糖分摄入。观察尿液颜色,保持淡黄色为宜。
4、物理降温体温超过38.5℃时可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或使用退热贴。避免酒精擦浴以免刺激皮肤。儿童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栓,成人可用布洛芬片退热,但需间隔4-6小时重复使用。
5、止咳药物右美沙芬愈创甘油醚糖浆适用于干咳,氨溴索口服液能稀释痰液。伴有支气管痉挛时可使用沙丁胺醇气雾剂。咳嗽剧烈影响睡眠时,可垫高枕头呈30度卧位,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
流感期间应保持室内通风,每日开窗2-3次,每次30分钟。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粥类、蒸蛋等,适量摄入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富含优质蛋白的鱼肉。密切监测体温变化,若持续高热超过3天或出现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表现需立即就医。康复后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逐步恢复体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