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吐血通常由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胃黏膜糜烂、凝血功能障碍、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等原因引起,需紧急就医处理。
1、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肝硬化导致门静脉高压,使食管胃底静脉迂曲扩张,破裂后引发大出血。患者可能出现呕血、黑便、休克等症状。治疗需内镜下止血或手术,药物可用生长抑素、奥曲肽、特利加压素。
2、胃黏膜糜烂肝功能减退导致胃黏膜屏障受损,易发生糜烂出血。表现为呕咖啡样物、隐痛。治疗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同时需补充维生素K改善凝血。
3、凝血功能障碍肝脏合成凝血因子能力下降,血小板减少,轻微外伤即可出血。常见牙龈出血、皮下瘀斑。需输注血浆、冷沉淀或凝血酶原复合物,配合维生素K1注射。
4、门静脉高压性胃病门静脉高压导致胃黏膜血管扩张充血,形成特殊病理改变。表现为慢性渗血或急性大出血。治疗以降低门静脉压力为主,可用普萘洛尔、卡维地洛等β受体阻滞剂。
肝硬化患者应进食软烂无渣食物,避免粗糙坚硬食物划伤血管,严格戒酒并定期复查胃镜评估出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