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胰腺炎的治疗方式主要有调整饮食、戒酒、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手术治疗等。慢性胰腺炎通常由长期酗酒、胆道疾病、遗传因素、高脂血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原因引起,表现为反复腹痛、脂肪泻、体重下降等症状。
1、调整饮食慢性胰腺炎患者需采用低脂高蛋白饮食,每日脂肪摄入量控制在20-30克。可少量多餐,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鱼肉、鸡胸肉、豆腐等。避免油炸食品、肥肉、奶油等高脂食物,减少对胰腺的刺激。烹饪方式以蒸煮炖为主,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需补充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软胶囊、维生素D滴剂、维生素E软胶丸等。
2、戒酒酒精是导致慢性胰腺炎进展的重要因素,患者必须严格戒酒。长期饮酒会加重胰腺纤维化,导致胰腺功能不可逆损伤。戒酒可延缓病情发展,改善腹痛症状。对于酒精依赖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戒酒硫片、纳曲酮片等药物辅助戒断,同时配合心理干预。
3、药物治疗胰酶替代治疗是核心措施,常用胰酶肠溶胶囊、复方胰酶片、米曲菌胰酶片等补充外分泌功能。疼痛管理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曲马多缓释片,严重疼痛需用阿片类药物如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合并糖尿病时需胰岛素治疗,如门冬胰岛素注射液。抗氧化剂如硒酵母片可能有助于延缓病程。
4、内镜治疗对于主胰管狭窄或结石导致的梗阻性疼痛,可行内镜下胰管支架置入术或胰管取石术。内镜治疗创伤小,能有效引流胰液、缓解疼痛。但支架可能发生移位或堵塞,需定期更换。合并胆道梗阻时可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或胆道支架置入术。
5、手术治疗内科治疗无效的顽固性疼痛、疑似癌变或合并并发症时需手术。常用术式包括胰管空肠侧侧吻合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远端胰腺切除术等。手术可解除梗阻、引流胰管、切除病变组织,但可能引起糖尿病等并发症。术后仍需长期胰酶替代和血糖监测。
慢性胰腺炎患者需终身管理,定期复查胰腺功能和影像学检查。日常需严格遵循饮食要求,戒烟戒酒,避免暴饮暴食。适当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保持规律作息。出现持续腹痛、呕吐、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合并糖尿病患者需每日监测血糖,预防低血糖发生。心理疏导有助于改善因长期病痛导致焦虑抑郁情绪。
慢性胰腺炎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胰酶、控制疼痛、治疗并发症、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慢性胰腺炎通常由长期酗酒、胆道疾病、遗传因素、高脂血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慢性胰腺炎患者需严格低脂饮食,每日脂肪摄入量控制在20-30克。建议选择清蒸鱼、鸡胸肉、豆腐等低脂高蛋白食物,避免油炸食品、肥肉、奶油等高脂食物。少量多餐有助于减轻胰腺负担,可将每日三餐改为5-6餐。同时需要戒酒,酒精会直接损伤胰腺细胞。
2、补充胰酶胰酶替代治疗是改善消化吸收的关键措施。常用药物包括胰酶肠溶胶囊、复方胰酶片、米曲菌胰酶片等。这些药物需在进餐时服用,帮助分解食物中的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用药期间需监测体重和粪便性状,评估治疗效果。长期使用可能出现腹胀、腹泻等不良反应。
3、控制疼痛腹痛是慢性胰腺炎的主要症状,轻中度疼痛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顽固性疼痛可能需要使用盐酸曲马多缓释片、硫酸吗啡缓释片等阿片类药物。部分患者可尝试腹腔神经丛阻滞术缓解疼痛。疼痛发作时应禁食,通过静脉补充营养。
4、治疗并发症慢性胰腺炎可能引发糖尿病、胰腺假性囊肿等并发症。糖尿病需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如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门冬胰岛素注射液等。假性囊肿直径超过6厘米或引起症状时,需进行内镜下引流或外科手术。骨质疏松患者应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制剂。
5、手术治疗对于药物难以控制的疼痛或存在胰管梗阻的患者,可考虑胰管引流术或胰腺部分切除术。手术方式包括胰管空肠吻合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术后需要长期随访,监测胰腺内外分泌功能。手术风险包括胰瘘、出血、感染等,需由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操作。
慢性胰腺炎患者需要终身管理,定期复查胰腺CT或MRI评估病情变化。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改善消化功能。严格戒烟限酒,保持情绪稳定。出现持续腹痛、体重明显下降、脂肪泻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营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必要时使用肠内营养制剂补充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