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并发症的前兆主要有视力模糊、手足麻木、反复感染、排尿异常、伤口愈合缓慢等表现。糖尿病并发症可能由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微血管病变、神经损伤、免疫功能下降、代谢紊乱等因素引起,需通过血糖监测、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干预。
1、视力模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可能出现视物模糊或飞蚊症,与高血糖导致微血管渗漏有关。患者可表现为视力波动、夜间视物困难,严重时伴随眼底出血。需通过眼底荧光造影确诊,遵医嘱使用羟苯磺酸钙胶囊、复方血栓通胶囊改善微循环,或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抑制血管增生。日常需严格控制血糖并定期眼科检查。
2、手足麻木周围神经病变常以对称性手足刺痛、蚁走感为首发症状,与神经轴突退化相关。可能伴随温度觉减退、袜套样感觉异常,严重时出现足部溃疡。确诊需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可遵医嘱服用甲钴胺片、依帕司他片营养神经,或使用普瑞巴林胶囊缓解疼痛。避免赤足行走并每日检查足部皮肤。
3、反复感染高血糖环境易引发泌尿系统、呼吸道等部位反复感染,表现为尿频尿急、咳嗽咳痰等症状。与白细胞趋化功能下降有关,常见病原体包括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需进行病原学检查后选用敏感药物,如氟康唑胶囊治疗真菌感染,头孢克洛分散片控制细菌感染。注意个人卫生并保持血糖稳定。
4、排尿异常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可能导致排尿无力、残余尿增多,与膀胱逼尿肌功能失调有关。部分患者出现尿失禁或尿潴留,易继发尿路感染。可通过尿流动力学检查评估,遵医嘱使用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改善排尿,或进行间歇导尿。建议定时排尿并训练盆底肌。
5、伤口愈合缓慢高血糖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导致皮肤破损后愈合延迟,常见于足部压力部位。可能伴随局部红肿、渗液等感染征象。需清创后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修复,合并感染时联用莫匹罗星软膏。日常避免外伤并选择宽松鞋袜。
糖尿病患者应每日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饮食遵循低升糖指数原则,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限制精制碳水化合。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定期筛查尿微量白蛋白、眼底及神经功能,发现异常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避免使用电热毯等高温物品防止烫伤。
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症主要有胰腺坏死、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胰瘘等。急性重症胰腺炎病情凶险,并发症可能危及生命,需立即就医治疗。
1、胰腺坏死胰腺坏死是急性重症胰腺炎最严重的局部并发症,由于胰腺组织缺血和消化酶自身消化导致。患者可能出现持续剧烈腹痛、高热、血淀粉酶持续升高等表现。治疗需在重症监护下进行,包括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营养支持,必要时需行坏死组织清除术或经皮穿刺引流。常用药物有注射用乌司他丁、注射用生长抑素等。
2、感染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多继发于胰腺坏死合并感染,表现为血压下降、心率增快、尿量减少等循环衰竭症状。可能与肠道细菌移位、坏死组织继发感染有关。需紧急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并联合广谱抗生素如注射用美罗培南、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等抗感染治疗。
3、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全身炎症反应导致的序贯性器官功能损害,常见呼吸衰竭、急性肾损伤、肝功能障碍等。发病与大量炎症介质释放、微循环障碍有关。治疗需器官功能支持,如机械通气、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同时控制原发病。可使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抑制过度炎症反应。
4、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因腹腔内压力持续升高导致,表现为腹胀明显、呼吸困难、少尿等。可能与胰腺水肿、腹腔积液、肠麻痹有关。需监测腹腔压力,必要时行腹腔减压术。治疗包括胃肠减压、利尿剂如呋塞米注射液减轻组织水肿。
5、胰瘘胰瘘是胰液经异常通道流出形成的并发症,表现为腹腔引流液淀粉酶含量高、持续引流不愈等。多因胰管破裂或手术损伤导致。治疗需充分引流,使用奥曲肽注射液抑制胰液分泌,严重者需手术修补。可配合肠外营养支持促进瘘口愈合。
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应绝对禁食,待病情稳定后逐步过渡到低脂流质饮食。恢复期需严格戒酒,避免高脂饮食,定期复查胰腺功能。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监测血糖变化,预防糖尿病等远期并发症。出现腹痛加剧、发热等症状需立即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