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压升高是青光眼的主要危险因素,但并非所有高眼压患者都会发展为青光眼,也并非所有青光眼患者均存在眼压升高。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特征的疾病,眼压异常、视神经供血不足、遗传因素等均可能参与发病。
眼压指眼球内容物对眼球壁的压力,正常范围为10-21毫米汞柱。当房水循环失衡导致眼压持续超过21毫米汞柱时,可能压迫视神经纤维,造成不可逆损伤。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中约70%存在眼压升高,这类患者早期常无自觉症状,需通过眼底检查和视野检查确诊。而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眼压虽在正常范围,但视神经仍进行性受损,可能与血管调节异常或视神经耐受性降低有关。
部分人群眼压长期超过21毫米汞柱但未出现视神经损伤,称为高眼压症,这类人群每年约有1%-2%会发展为青光眼。相反,约30%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就诊时眼压测量值正常,需结合角膜厚度、昼夜眼压波动等综合评估。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时眼压常急剧升至40-60毫米汞柱,伴有眼痛、头痛、视力骤降等急症表现,需立即降眼压治疗以避免失明。
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测量眼压并检查眼底,尤其是有青光眼家族史、高度近视、糖尿病等高危因素者。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长时间低头、一次性大量饮水、黑暗环境用眼等可能诱发眼压升高的行为。若确诊青光眼,需严格遵医嘱使用降眼压滴眼液如拉坦前列素滴眼液、布林佐胺滴眼液等,并定期复查视神经及视野变化。
青光眼通常需要进行眼压测量、视野检查、眼底检查、前房角镜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检查。青光眼是一种以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为特征的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保护视力至关重要。
眼压测量是青光眼筛查的基础项目,通过非接触式眼压计或Goldmann压平眼压计评估眼球内部压力。正常眼压范围为10-21毫米汞柱,但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正常眼压性青光眼。视野检查采用自动静态阈值视野计,检测患者视野缺损范围和程度,早期可表现为旁中心暗点或鼻侧阶梯。眼底检查使用直接检眼镜或眼底照相机观察视盘形态,青光眼特征性改变包括视杯扩大、盘沿变窄和视盘出血。前房角镜检查通过特殊接触镜观察房角结构,区分开角型与闭角型青光眼。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能定量测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对早期青光眼诊断具有较高敏感性。
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眼科体检,有青光眼家族史、高度近视、糖尿病等高危因素者应增加检查频率。日常生活中避免长时间低头、过度用眼,保持情绪稳定有助于控制眼压波动。出现视物模糊、虹视、眼胀头痛等症状时须及时就医,确诊后需严格遵医嘱用药并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