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通常由机械通气时间过长、口咽部细菌定植、胃内容物反流、免疫力低下、医疗器械污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加强气道管理、调整体位、规范消毒、合理使用抗生素、早期脱机等方式治疗。
1、机械通气时间过长:
长时间使用呼吸机会破坏呼吸道自然防御屏障,增加病原体入侵风险。临床数据显示,机械通气超过48小时的患者发病率显著升高。治疗需每日评估脱机指征,采用间断脱机训练缩短通气时长。
2、口咽部细菌定植:
气管插管会改变口咽部微环境,促使致病菌繁殖下移。常见定植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护理时应每4小时进行口腔冲洗,使用氯己定等抗菌漱口液减少细菌负荷。
3、胃内容物反流:
仰卧位和气管导管会削弱食管括约肌功能,导致胃酸和细菌误吸。患者需保持30-45度半卧位,必要时使用胃肠动力药物。反流严重者可考虑幽门后喂养。
4、免疫力低下:
基础疾病、营养不良等因素会抑制免疫功能。表现为白细胞计数降低和炎症指标异常。治疗需纠正低蛋白血症,必要时给予免疫调节剂。监测体温和降钙素原水平变化。
5、医疗器械污染:
呼吸机管路冷凝水可能滋生多重耐药菌。需每周更换管路,使用密闭式吸痰系统。培养检出鲍曼不动杆菌等病原体时,需对设备进行终末消毒。
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需建立多环节防控体系。营养支持建议选择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肠内营养制剂,维持血清白蛋白大于30克每升。体位管理采用阶梯式抬高床头法,夜间保持20度以上角度。康复期可进行呼吸肌训练,如膈肌电刺激联合腹式呼吸锻炼。环境消毒需每日用500毫克每升含氯消毒剂擦拭设备表面,定期监测空气菌落数。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前后必须执行手卫生规范,减少交叉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