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眼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生活干预和中医治疗五种方式。
1、药物治疗干眼患者可遵医嘱使用人工泪液替代治疗,如玻璃酸钠滴眼液、聚乙烯醇滴眼液等,帮助缓解眼部干涩。对于炎症性干眼,可短期使用低浓度糖皮质激素滴眼液或免疫抑制剂。严重干眼可考虑使用促泪液分泌药物,需严格遵循医嘱控制用药周期。
2、物理治疗热敷眼睑可促进睑板腺分泌物排出,配合睑缘清洁能改善脂质层质量。脉冲光治疗通过光热作用改善睑板腺功能,适用于脂质缺乏型干眼。泪小点栓塞术通过暂时性或永久性封闭泪小点,延长泪液在眼表停留时间。
3、手术治疗对于重度干眼合并角膜病变者,可考虑行羊膜移植术保护角膜。唾液腺移植术将颌下腺导管改道至结膜穹窿,适用于极端病例。睑缘缝合术能减少泪液蒸发,但可能影响外观和视野。
4、生活干预保持环境湿度在40%-60%,减少空调和电子屏幕使用时间。增加深海鱼类、亚麻籽等富含omega-3脂肪酸食物的摄入。佩戴湿房镜或防蓝光眼镜,避免长时间处于烟雾、风沙环境。
5、中医治疗采用中药熏蒸、雷火灸等外治法刺激眼周穴位。内服滋阴润燥类中药如杞菊地黄丸,配合针灸睛明、攒竹等穴位。需注意中药需辨证施治,避免自行用药。
干眼治疗需根据类型和严重程度制定个性化方案。建议建立规律的用眼习惯,每20分钟远眺20秒,每天保证7小时睡眠。冬季使用加湿器维持室内湿度,外出佩戴防护眼镜。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A和必需脂肪酸,避免高盐高糖饮食。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视力下降,应及时到眼科进行专业评估和治疗。
牙周病一般可分为牙龈炎、慢性牙周炎和侵袭性牙周炎三种类型。
牙龈炎是最常见的牙周病类型,主要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通常由牙菌斑堆积引起,病变局限于牙龈组织,未累及牙槽骨。慢性牙周炎是牙龈炎的进展阶段,除牙龈炎症外还伴随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可能导致牙齿松动。侵袭性牙周炎较为少见,进展迅速且破坏性强,多见于年轻患者,与遗传因素和特定细菌感染相关,可导致早期牙齿脱落。
日常应注意口腔卫生,定期洁牙并控制牙菌斑形成,出现牙龈出血或牙齿松动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