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与鼻窦炎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主要区别在于发病部位、症状表现及病因。鼻炎指鼻腔黏膜的炎症,鼻窦炎则是鼻窦黏膜的炎症,两者可能单独或同时发生。
1、发病部位鼻炎病变局限于鼻腔黏膜,表现为充血、水肿或过敏反应。鼻窦炎则累及鼻窦腔,包括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炎症可能由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引起,常伴随脓性分泌物积聚。
2、症状表现鼻炎以鼻痒、频繁打喷嚏、清水样鼻涕和鼻塞为主,过敏性鼻炎可能伴有眼结膜充血。鼻窦炎典型症状为鼻塞、黄绿色脓涕、面部压迫感或疼痛,严重时出现发热、头痛及嗅觉减退。
3、病因差异鼻炎多由过敏原、冷空气或病毒感染触发,病程较短。鼻窦炎常继发于感冒未愈、鼻腔结构异常或牙源性感染,急性期多为细菌感染,慢性期可能与黏膜持续炎症有关。
4、检查方法鼻炎可通过前鼻镜观察黏膜状态,过敏原检测辅助诊断。鼻窦炎需结合鼻内镜和鼻窦CT评估窦口阻塞程度及炎症范围,分泌物培养可明确病原体类型。
5、治疗原则鼻炎以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片、鼻用激素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为主。鼻窦炎需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配合鼻腔冲洗,慢性顽固性病例可能需鼻窦开放手术。
日常需保持室内清洁,避免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寒冷季节注意鼻腔保暖。鼻窦炎患者应避免用力擤鼻,防止炎症扩散。若症状持续超过10天或反复发作,建议尽早就医明确病因,避免引发中耳炎或下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
鼻窦炎口服液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过敏反应等副作用,但多数患者耐受性良好。鼻窦炎口服液主要用于治疗鼻窦炎引起的鼻塞、流脓涕等症状,其主要成分包括苍耳子、辛夷、白芷等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宣通鼻窍的作用。
部分患者服用鼻窦炎口服液后可能出现胃部不适、恶心、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这与药物成分对胃肠黏膜的刺激有关。症状通常较轻微,在饭后服药或减少剂量后可缓解。少数患者可能对药物中的某些成分过敏,表现为皮肤瘙痒、皮疹、面部水肿等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需立即停药并就医。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能影响肝肾功能,但这种情况较为少见。用药期间如出现明显不适,应及时咨询医生。
使用鼻窦炎口服液期间应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保持饮食清淡有助于减轻胃肠道反应。服药后如出现头晕等不适,应避免驾驶或操作精密仪器。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及肝肾功能不全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增减剂量。如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避免长期自行用药。同时注意保持鼻腔清洁,适当进行鼻腔冲洗,有助于改善鼻窦炎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