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腱鞘炎可通过休息制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封闭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手腕腱鞘炎通常由慢性劳损、外伤、感染、风湿性疾病、解剖结构异常等原因引起。
1、休息制动急性期需停止手腕活动,使用支具固定腕关节于功能位。避免抓握、扭转等动作,减少肌腱与腱鞘的摩擦。日常可佩戴护腕提供支撑,但需注意每2小时松解一次防止血液循环障碍。儿童患者家长需监督其减少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
2、物理治疗急性期48小时后可进行热敷,每日3次每次15分钟。超声波治疗能促进局部炎症吸收,冲击波治疗适用于钙化性腱鞘炎。康复期可做腕关节屈伸、尺桡偏等轻柔牵拉,配合握力球训练改善肌腱滑动度。
3、药物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凝胶、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严重肿胀者可短期口服泼尼松片,合并细菌感染时需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局部涂抹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时需避开破损皮肤。
4、封闭治疗对顽固性疼痛可采用腱鞘内注射,常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与利多卡因混合液。需严格无菌操作,注射后保持针眼干燥24小时。糖尿病患者应控制血糖后再行注射,每月不超过3次。
5、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无效或腱鞘严重狭窄者可选择腱鞘切开术,术后24小时开始被动活动防止粘连。关节镜下手术创伤较小,传统开放手术视野更清晰。术后需配合渐进式康复训练恢复腕关节活动度。
日常应避免长时间重复手腕动作,使用电脑时保持前臂与手腕水平。烹饪时选用轻便厨具,拧毛巾时反向缠绕减少拇指受力。可适量补充维生素B6和姜黄素,但需注意药物与营养剂的相互作用。若出现手指麻木或肌力下降需及时复查,防止肌腱永久性损伤。
手腕腱鞘炎可通过屈腕握拳试验初步判断。腱鞘炎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活动受限,常见诱因有重复性动作、外伤、风湿性疾病等。
1、屈腕握拳试验将患侧手腕向掌侧屈曲90度,拇指内收握拳,检查者向尺侧偏压拳头。若出现桡骨茎突处剧烈疼痛即为阳性,提示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腱鞘炎。该试验特异性较高,但需结合影像学检查确诊。
2、局部触诊沿肌腱走行方向触诊可发现腱鞘增厚、压痛结节。急性期伴有红肿热痛,慢性期可触及捻发音。需注意与腕管综合征、关节炎等疾病鉴别。
3、活动受限手腕背伸或尺偏时疼痛加剧,拇指外展阻力试验阳性。晨起或长时间静止后出现僵硬感,活动后稍缓解但过度使用后症状加重。
4、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可见腱鞘增厚、积液及血流信号增强。X线用于排除骨折或骨关节炎,MRI可清晰显示肌腱滑膜病变程度。
5、诱发因素重复性手部动作如打字、手机操作是主要诱因。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代谢异常者易发,女性妊娠期及更年期发病率较高。
建议减少手腕重复性动作,工作时保持中立位姿势,可佩戴护具分散压力。急性期采用冰敷缓解肿胀,慢性期热敷促进血液循环。若保守治疗无效,可考虑局部封闭或腱鞘切开术。日常可进行手腕伸展训练:掌心向下缓慢下压手指,保持15秒后放松,重复进行有助于改善肌腱滑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