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疮水泡通常需要根据水泡破损情况采取不同处理方式。未破损的小水泡可保持干燥观察,已破损或感染的水泡需清创消毒并外用药物。褥疮水泡处理主要有局部消毒、药物外敷、创面保护、控制感染、定期换药等方法。
1、局部消毒使用生理盐水或稀释碘伏清洁创面,避免酒精等刺激性消毒剂。消毒时从水泡边缘向中心环形擦拭,已破溃的水泡需清除坏死表皮组织。消毒后保持创面干燥通风,避免纱布粘连伤口。
2、药物外敷未感染的小水泡可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愈合。合并感染时可选用莫匹罗星软膏或磺胺嘧啶银乳膏。深部褥疮水泡需配合水胶体敷料吸收渗液,药物使用需遵医嘱。
3、创面保护使用泡沫敷料或水胶体敷料隔离摩擦,翻身时避免直接压迫水泡部位。骶尾部水泡建议采用侧卧30度体位交替减压。不可自行刺破水泡,较大张力性水泡需由医护人员无菌抽吸。
4、控制感染出现脓性分泌物、周围红肿热痛时提示感染,需进行创面细菌培养。轻度感染可外用抗菌药物,严重感染需口服头孢氨苄或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需静脉用药。
5、定期换药根据渗出情况每1-3天更换敷料,换药时观察创面愈合进展。坏死组织较多的创面需配合清创术。长期不愈的褥疮水泡可能需要负压引流或皮瓣移植等手术治疗。
褥疮水泡护理期间需加强营养支持,每日保证每公斤体重1.2-1.5克蛋白质摄入,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锌制剂。每2小时协助患者翻身一次,使用气垫床分散压力。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大小便失禁患者需及时清洁会阴。监测水泡周围皮肤温度及颜色变化,出现紫绀、皮温升高或渗液异味应及时就医。康复期可进行关节被动活动预防肌肉萎缩。
褥疮可遵医嘱使用磺胺嘧啶银乳膏、莫匹罗星软膏、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药物。褥疮是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皮肤溃疡,需根据创面分期和感染情况选择药物,严重者需及时就医清创。
1、磺胺嘧啶银乳膏磺胺嘧啶银乳膏适用于伴有感染的褥疮创面,具有广谱抗菌作用,能有效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等常见致病菌。该药物可促进创面干燥结痂,但使用前需清除坏死组织,过敏体质者慎用。
2、莫匹罗星软膏莫匹罗星软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菌效果显著,适用于浅表性感染褥疮。该药物能减少细菌定植,但长期使用可能产生耐药性,需配合定期翻身减压等基础护理措施。
3、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适合肉芽生长期的褥疮,能促进上皮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使用时需保持创面清洁,避免与碘伏等消毒剂同时使用,糖尿病患者需加强血糖控制以增强疗效。
4、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针对混合感染型褥疮,含有多粘菌素B和杆菌肽两种抗菌成分。该药物能协同对抗多种细菌,但深部溃疡需配合外科引流,使用期间需监测肾功能。
5、夫西地酸乳膏夫西地酸乳膏适用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褥疮,渗透性较强。该药物可能引起局部刺激反应,严重肝功能不全者应减量使用,需避免接触眼睛等黏膜部位。
褥疮护理需坚持每2小时翻身一次,使用减压垫减少骨突部位压力。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每日检查易发部位,营养不良患者需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创面处理应遵循无菌原则,渗出较多时及时更换敷料,体温升高或创面恶臭需警惕全身感染。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严重深部溃疡可能需负压引流或皮瓣移植手术。